
第四章复习课 素养目标 1.经历实验探究,概述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说出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经历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体会物理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与过程,培养推理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4.复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重点: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思维导图】 【单元达标】 达标点1光的折射 例1 小南在学习光的折射规律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容器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现往池内注入密度均匀的水,水面升至图中的a位置时,右池壁上亮斑的位置在S点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水面从a位置升至b位置的过程中,右池壁上亮斑的位置距S点的距离 (选填“变大”或“变小”)。 思路导引 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光发生折射,根据光的折射定律,亮斑P点如下图所示:; 同理,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根据光的折射定律,亮斑P'点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亮斑位置的变化情况。 达标检测 1.许多同学喜欢游泳运动,但必须认识到该项运动也潜藏着危险。如图所示,救生员坐在泳池边高高的凳子上注视着泳池中的动向,他发现由于泳池边缘的阻挡,泳池底部有一个视觉“盲区”监管不到。请画一条光线,从盲区边缘的池底处刚好射入救生员眼睛的光路图。 【答案】达标点一 例1 下方 变小 达标检测 1. 达标点2透镜 例2 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板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爱学习的小洁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 (选填“甲”或“乙”)透镜。小洁在房间里用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将明亮的窗户成像在一张作业本的空白纸上。根据小明的实验情况,可推测窗户距凸透镜的距离范围为 。 思路导引 首先判断出甲、乙对光的作用,然后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进行判断。凸透镜有会聚光的作用,凹透镜有发散光的作用;根据题意,用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将明亮的窗户成像在一张作业本的空白纸上,说明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 例3 完成图甲、乙的光路图。 思路导引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3)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达标检测 2.夏天,小明发现爸爸喜欢在烈日下洗车,小明告诉爸爸这样洗车不好,水滴能形成镜,对光起作用,使车漆最上部温度升高,久而久之,车漆会失去光泽。 达标点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例4 如图所示,这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 cm B.如图乙所示,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 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 cm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 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 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 达标检测 3.某同学探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的虚实、正倒和大小”,实验器材有:光具座(光具座上的刻度尺范围是0~80 cm)、两个焦距均为10 cm而口径大小不同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1)选择口径 (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做实验比较好。 (2)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上。 (3)实验中,该同学判断烛焰的像是实像,证据是 ; 他判断烛焰的像是倒立的,那么像是图乙中的 (选填“A”、“B”或“C”)。 (4)收集的实验信息如表: 实验 次数 物距 u/cm 像的 虚实 像的 正倒 像的 大小 像距 v/cm 1 25.00 实像 倒立 缩小 16.67 2 30.00 实像 倒立 缩小 15.00 3 35.00 实像 倒立 缩小 14.00 分析表中信息,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5)从实验中发现,当物距逐渐变大时,像距 逐渐变小。该同学利用本实验器材进一步探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