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58042

六《南州六月荔枝丹》课件 (共95张PPT) 2023-2024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04-30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3486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3-2024,模块,基础,语文,中职,高教
  • cover
(课件网) 《南州六月荔枝丹》复习课件 一、课前自主梳理 复习要点 1.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 2.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等主要的说明顺序,体会课文准确严密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课文主旨 这篇文章准确、详实地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做了一般性的介绍,提出了发展荔枝生产的建议并对我国荔枝生产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写作特点 (1)主次分明,条理清晰。 (2)语言体现 出科学性和文学性。 (3) 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4)引用种类多样,大量引用古诗文,来说明荔枝的有关知识,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强了文艺性。 二、知识积累 1. 字音 缯 膜 绡 瓤 醴酪 龟裂 绛囊 绚丽 蒂部 楠木 啖 渣滓 贮藏 蔡襄 陈鼎 莆田 祠堂 萌蘖 卢橘 zēng mó xiāo ráng lǐ lào jūn jiàng náng xuàn dì nán zhā zǐ zhù cáng xiāng dǐng pú cí méng niè jú dàn 正音 2. 解释 2.解释。 (1)龟裂:呈现许多裂纹。 (2)渣漳:①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②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3)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4)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5)不了了之:把问题放在一边,就算了事。了,完成。了(第二个),了结、结束。 (6)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处理办法和措施。因,根据。(7)浸渍:浸在液体中泡透。 (8)枕藉:物体纵横相枕而卧,言其多而杂乱。 (9)萌蘖:萌发的新芽,喻指事物的开端。 (10)谏阻:向君主规劝使其改正错误。 (11)缯: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 (12)绡:生丝织成的绸子。 (13)幅员:领土面积。地广狭为幅, 周围为员,员即圆。 (14)造化:①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②福气、运气。 3. 文学常识 3.文学常识。 (1)贾祖璋,浙江省海宁县人,生于1901年,我国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等职务。他撰写的科普读物主要有《鸟类研究》《鸟与文学》《生命的韧性》《生物学碎锦》等。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 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2)本文选自《生物学碎锦》,体裁是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科学小品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其特点是以通俗有趣的写法介绍科学知识,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语言生动,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性。 (3)“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引人人胜。此题内涵丰富: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成熟的季节为农历六月;鲜果的色彩丹,绚丽如丹。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4)“龙绢壳绽红纹粟”出自唐代徐夤的《荔枝二首》诗。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荔枝图序》。“飞焰欲横天”出自明代郭子章的《荔枝》诗。“红云几万重”出自北宋邓肃的《看荔枝》诗。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出自明代徐煳《咏荔枝膜》诗。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唐代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 旋沉荔花蜂酿蜜,清香不减蔗浆寒”出自明代屠本睃的《荔枝纪兴》诗歌。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出自宋徽宗赵佶的《宜和殿荔枝》诗歌。“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出自明代文徵明的《新荔篇》。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州一绝》。 三、重、难点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