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60062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河流·土地·大海”作文评析课件(共72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425647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届,作文,PPT,72张,课件,评析
  • cover
(课件网) 第一部分:作文题目、审题要求与评分细则 一、作文题目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 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关于写作任务 (一)理解句间关系 这句话是一个长句式。句子主体为“河流”,“河流”呈现出三个特征,即“曲折向前”的行为,以及两个“为了”的目的。 两个“为了”由正常表达的前置变为后置,起了强调作用,强调河流“曲折向前”的目的性。“不只是……也是……”中,两个“是”表示强调;两个“为了”之间不是明显的递进结构,理解为并列、递进、互补关系都可。 (二)关键词的解读 1.河流:主体,包含“曲折向前”“抵达”“流经”三个要素,写作时三个要素必须体现。 (1)“曲折向前”:“曲折”与“向前”是带矛盾性质的两个趋向词,“曲折”表示困难、艰难、波折、阻碍,“向前”表示前进、发展、进步。“曲折向前”可理解为“冲破障碍向前发展/在困难中前行”。同时它也关联着后面的两个“为了”的目的,是其逻辑基础;而两个“为了”也必须回应“曲折向前”,使前后关系统一起来:即为了要抵达大海(引申为宏大的目标、理想、终极目标),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引申为丰富人生“利己”、奉献社会“利他”的追求),河流必须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可引申为冲破障碍、克服困难前进)。 (2)“抵达”:“大海”是终点,理想的目标,带有终极性暗示,不是一些小目标、暂时的阶段性成果,而是宏大的目标、理想、终极目标。 (3)“流经更多的土地”:“流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流淌、滋润、灌溉”;二是经历、体验、穿越。前者是利他,滋养更多的生命;后者是利己,丰富自己的生命。“更多”,从“曲折”而来,相对“直”而言,曲折意味着河流必然要流经更多的土地。“土地”,指地面,代表着接地气,强调现实社会经历、社会历练、对社会的贡献等。 2.“为了”:突出强调目的性,两个“为了”与前面“曲折向前”的行为构成目的关系。学生必须写出“目的”与“行为”之间的强关联,即宏大目标、终点、理想和经历、奉献对“曲折向前”的动力性。两个“为了”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过程和结果两个目的都重要),也可以是递进关系(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也可以是互补关系(过程和结果两个目的互为补充,利己和利他的统一)。 【总结】 作 文 材料中的句子“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富有象征性和哲理性。这句话通过河流的形象,隐喻了人生或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首先,从“一条河流曲折向前”可以看出,河流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和挑战。这可以类比到人生或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需要不断地适应和调整,才能继续前进。 其次,“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表明,河流的目标并不仅仅是终点,即大海。如果仅仅把大海作为目标,那么河流可能会选择最直接、最省力的路径前行。但实际上,河流选择了曲折的路径,这说明在它的行进过程中,还有其他重要的因素和考虑。 最后,“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揭示了河流选择曲折路径的另一个原因:它希望能够流经更多的地方,滋养更多的生命。这体现了河流的包容性和奉献精神,也暗示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过程,珍惜经历,而不是仅仅盯着结果。同时,流经更多的土地也意味着接触和吸收更多的多元性和丰富性,这有助于河流(或人生)的成长和提升。 综上所述,这句材料通过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