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63969

第六章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课件(共29张PPT)- 《旅游目的地管理(第二版)》同步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日期:2025-04-25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4210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六,高等教育,教学,同步,旅游目的地管理(第二版),PPT
  • cover
(课件网) 《旅游目的地管理(第二版)》 目录 第一章 旅游目的地导论 第二章 地方理论 第三章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第四章 旅游目的地开发 第五章 旅游目的地营销 第六章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 旅游目的地节事活动管理 第八章 旅游开发对目的地的影响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体系 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第六章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引文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是伴随着这种物质文明的进步,一系列阻碍经济发展的现象也日益突出。于是人类开始用一种理性的思维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过程,产生了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旅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旅游目的地的发展也要踏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产生 可持续一词来源于拉丁语“Sustenere”,其意为“维持下去”,英语“Sustainable”,含有能支撑得住的,能忍受的意义。 1972年斯德哥尔摩世界环境大会首次使用了“可持续性发展”这一表述, 被定义为“在不牺牲子孙后代需要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的界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这一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接受和认可。 1995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社会发展首脑会议, 将可持续发展由环境、资源、人口、经济发展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体系 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一) 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可持续发展思想认为发展与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里约环境和发展宣言》强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应当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 主要包括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体系 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二)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 目前,国内外学者和机构根据研究需要和应用领域中的不同侧重点,提出了许多在指标的结构体系和参数选择等方面各不相同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价模型。 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 2.联合国统计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 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的评价模型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体系 三、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问题之所以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是基于旅游业的特殊行业地位及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日益突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体系 三、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一) 问题产生原因 1.旅游业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 2.旅游业是具有双重环境效益的产业 3.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受到质疑 4.旅游业引发的社会文化问题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体系 三、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二) 概念的深化 雷珀(Leiper,1995)把旅游目的地解释为一个可以让旅行者待上一段时间,并体验富有当地特色吸引物的地方。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 199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旅游行动委员会提出一个《旅游可持续发展行动战略》草案,推出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目标,当然也是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进行的。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体系 三、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二) 概念的深化 生态目标主要包括:改进土地利用方式;从消耗型利用转为建设、再生型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公众的环境和文化意识,促进对环境和文化的保护,保护未来旅游产品赖以生存的生态和文化环境质量。 经济目标主要包括:增加就业、扩大产品市场、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