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63974

第二章 地方理论 课件(共35张PPT)- 《旅游目的地管理(第二版)》同步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日期:2025-04-25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67981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等教育,教学,同步,旅游目的地管理(第二版),第二章,地方
  • cover
(课件网) 《旅游目的地管理(第二版)》 目录 第一章 旅游目的地导论 第二章 地方理论 第三章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第四章 旅游目的地开发 第五章 旅游目的地营销 第六章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 旅游目的地节事活动管理 第八章 旅游开发对目的地的影响 第一节 地方理论的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 一、核心概念 二、概念体系 第二节 地方理论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地方性理论 二、地方依恋理论 三、地方营造理论 ying'za 第二章 地方理论 第一节 地方理论的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什么是地方?什么是地方理论?地方理论源于地理学的研究,过去人们总把地方看成是一个空间概念,是“人类活动的容器,是客观、可绘制的”。20世纪70年代,索尔(Sauer)、鲁克曼(Lukerman)与段义孚(Yi-Fu Tuan)等人文地理大师挑战了这些观念,指出“地方是一种对世界的态度,强调主观体验而非空间科学的冰冷生硬逻辑”,“是由个人或群体赋予了深刻内涵和意义的特殊空间”。地方理论的演化历史美国华裔人文地理学家段义孚于1976年首次提出了“地方”(Place)和“地方感”(Sense of Place)的概念接下来西方学者围绕这两个核心概念提出了“地方性”(或称地方精神Spirit of Place)、“无地方性”(Placelessness)、“地方依恋”(Place attachment)、“地方依靠”(Place Dependence)、“地方认同”(Place Identity)、“地方营造”(Place Making)等概念, 从人的感觉、 心理、 社会文化、 伦理道德等不同角度来阐述人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共同组成了 “地方理论”(PlaceTheory)。“地方感”研究的学科结构一、 核心概念(一)地方段义孚从空间现象学的研究视角出发提出地方的概念,“地方是世界活动中人的反映,通过人的活动,空间被赋予意义”,“地方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在提供所有人类生活背景的同时,给予个人或集体以安全感或身份感”。瑞夫(Relph,1976)认为,如果一个地点(空间)充满着具有意义的真实经验或发生过动人的事件,个体就会对它形成一种认同感、安全感或关心(Concern)等,这样空间就转化为地方。瑞夫指出:“实体环境、功能活动和地方感(意义)是对一个地方进行识别的三个基本要素,这种分法虽然简单,却是理论基石:第一层面可以把地方看成是由建筑、自然环境等组成的物质实体,像航空图片中拍摄的样子;第二层面把地方看作社会关系的载体;从第三层面讲,一个正在感受这些环境或经历这些活动的人看到的却远远不仅这些,他对于事物和事情有着自己的评价:美与丑、促进与阻碍、喜爱和厌恶、亲近与疏远,总而言之,富有意义。《地方与无地方性》(Place and Placelessness)一书中地方内涵结构(二)地方感地方感是人的情感与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反应,因为人的记忆、感受与价值等情感因素与景观环境之间会产生情感意义上的互动,所以个人就会产生对地方的依附行为。段义孚指出,“地方可以具有一种精神或者一种性格,但只有人才有地方感,地方感是由地方产生的并由人赋予的一种体验”,它包括两个含义:“地方固有的特性(地方性)和人们对这个地方的依恋感(地方依恋)”(三) 地方性(地方精神)与无地方性地方性是一个地方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性,是地方特征的集中体现,为地方赋予了特定的情感和个性。有的地方由于其独特的物理特性或可意象性(Imagability),或是和重要的真实事件、神话事件有关,被视为特殊的、值得记忆的地方。(四) 地方依恋地方依恋是人与场所之间基于感情(情绪、感觉)、认知(思想、知识、信仰)和实践(行动、行为)的一种联系。其中,感情因素是第一位的。威廉姆斯和瓦斯科(Williams & Vaske)认为地方依恋从结构角度由地方依靠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构成。哈迈特和斯图尔特(Hammitt & Stewart)从程度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