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65098

浙教版(2023)信息技术 八年级下册第10课智能创意教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2327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2023,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10课
  • cover
第10课 《智能创意》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要求】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对比计算机传统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处理同类问题的效果。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在课标中是属于第四学段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模块。是八下第二单元智能技术初体验的最后一课,学生已经学习了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图像识别技术、人工智能算法以及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等知识。对人工智能已经初步了解,本课通过人工智能在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方面的创作实践,感受人工智能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魅力,正确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通过体验人工智能在文字、声音和图像等方面的创作案例,了解人工智能算法的创作能力,感受人工智能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魅力。 2.对比人工智能创意作品和人类作品,体会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性。 重点:体验人工智能在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方面的创作案例 难点:智能创意和艺术创作的关系 【核心素养指向】 能根据学习需求,利用信息科技获取、加工、管理、评价、交流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人工智能。根据学习与生活需要,合理选用人工智能,比较使用人工智能和不使用人工智能处理同类问题效果的异同。(计算思维) 了解人工智能对信息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自主动手解决问题、掌握核心技术的意识(信息意识) 通过体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了解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与安全挑战,合理地与人工智能开展互动,增强自我判断意识和责任感。(信息社会责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意尝试新事物,但是缺乏判断力,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通过第一单元《人工智能在身边》,第二单元《智能技术初体验》的学习,对人工智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有体验过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应用。本课主要是通过人工智能在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等方面创作案例的分析,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创意作品的认识,发展辩证思维,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和人类作品之间的关系。 【设计构想】 整体设想 设置场景视频,通过机器人小艾和小王同学的人机pk赛,让学生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以及对比计算机传统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处理同类问题的效果。 2.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以上的设想,在教法上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问答法、讨论法。学法上主要是采用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 情境与任务 小王同学与AI机器人小艾之间的pk赛,贯穿整堂课,通过pK赛形式,让学生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正确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课堂任务(三选其一) 以姓名为主题,在文字创意文件夹内选择其中一个网站进行创作体验,并将AI创作结果填入下方。 上网查找AI创作音乐的各类信息,可以是AI创作音乐的APP或软件,也可以是关于AI创作的音乐作品信息或者AI声音的相关新闻,并将其主要信息或新闻摘录下来。 (3)上网查找关于图像创意的APP或软件,并将其主要信息摘录。 学生活动 仔细观察并思考,按标准给各PK环节打分;体验人工智能的实践应用并思考。 5.核心素养的落实 通过互联网学习平台,自主获取本课学习资料,上交学习作业,并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实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落实。 比较人工智能创意和传统方法的创作所达到效果的异同,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实现技术思维的落实。 通过实践体验,了解人工智能对信息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自主动手解决问题、掌握核心技术的意识,实现信息意识的落实。 评价设计 过程性评价主要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师评,生评,自评来实现。 终结性评价通过完成一份pk赛打分表,通过各个环节的比较打分,以及感想,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达到预计的教学目标。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