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72

高中语文 》人教版 》人教版第四册 》第二单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6844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高中,雪山,教头,单元,林教头
  • cover
课件21张PPT。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施耐庵 生于一二九六年,卒于一三七0年。 元末明初人,著名文学家。作者简介 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宋元时,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便越流传越丰富。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浒传》。 创作背景1 内容:理解把握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官逼民反的必然性。 2 把握情节发展。 3 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学习提示(1)直接描写风雪 有三处: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例: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起到怎样的作用?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俪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推动情节发展。 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渲染出悲壮的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例如: 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风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3)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例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糅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是个悲剧人物。试找出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谈谈它们的作用。参考: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侯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侯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 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侯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