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72701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必考常刷题(三)

日期:2025-10-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3次 大小:15862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学期,期中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必考常刷题(三) 一、选择题 1.(2023七下·禅城期中)在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上,与①、②、③处时间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①建立隋朝 ②统一全国 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统一全国 2.(2023七下·禅城期中)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淮,绿荫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liú)。”与诗句描绘相关的是(  ) A.隋朝的建立 B.大运河开通 C.贞观之治 D.安史之乱 3.(2023七下·禅城期中)“这种考试制度十分公正,因此,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那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们并没有设置任何不公正的障碍来阻挠他的提升”。以上材料主要肯定了这种“考试制度”的(  ) A.以德取士 B.分科考试 C.门第优先 D.公平竞争 4.观察下图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说明(  )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唐代墓葬出土的文物多样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唐代与欧洲、阿拉伯交往密切 5.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开垦土地),家有余粮”者升官。这反映了武则天(  ) A.创立殿试制度 B.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C.严惩贪官污吏 D.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6.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 ~镜矣!”由此可以印证唐太宗(  ) A.爱民如子 B.虛怀纳谏 C.提倡节俭 D.重视文教 7.被西北各部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  ) A.唐高宗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8.据唐末陆龟蒙《耒耜经》记载:(它)首先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使犁架变小变轻,操作灵活且节省人力和畜力。这里记载的生产工具(  ) A.诞生于隋朝的江南地区. B.促进了大运河的开凿 C.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杰作 D.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9.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人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人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10.天宝初年,边镇兵力达49万人,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15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禁军仅有12万。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  ) A.形成外重内轻局面 B.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11.《大唐西域记》记载葱岭的环境时说:“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通过这一记载,我们可以(  ) A.感悟玄奘西行的精神内涵 B.感受鉴真东渡的艰难过程 C.分析张骞通使西域的目的 D.总结乾隆平定回部叛乱的成果 12.(2024七下·期中)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该战乱发生时的唐朝皇帝是 (  ) A.唐高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肃宗 13.(2024七下·期中)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秦、隋两朝的这一举措都(  )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保障了两朝的长治久安 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D.推动了对外文化的交流 14.(2024七下·期末)提取下列四幅图片的历史信息,归纳唐朝的时代特征。正确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