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73197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3169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课题 3.土地改革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土地改革前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后启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本章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历史一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但是刚诞生的新中国却被百废待兴,经济面临崩溃,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获得自己的土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地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解放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权,为即将开展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学习者分析学生对土地改革并不熟悉,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比如《暴风骤雨》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业史》等进一步拓展拓深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土地改革的认识。 学习目标确定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时间和主要内容,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和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认识到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必要性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5.教学准备《土地改革》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图片,相关史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6.学习评价设计本课的评价,重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过程性评价的结合。教师的过程性眼察、成长记录等。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把现代教育理念作为实施评价的基本京倡导“以激励为主,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的理念,遵循评价的导向性原则、加强项目评价。 7..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知道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学习任务:土地改革的背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目的)。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时间、内容、范围、措施、特点)。3.土地改革的意义。历史解释:土地改革的含义:政府对土地使用和制度等方面进行的大调整。狭义上是指土地所有权的再分配,即把一部分人占有的土地转移给另一部分人所有。广义上还包括土地租赁契约的改变。学生活动1回顾单元学习内容;熟悉本节课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比,设疑,激起学生兴趣。环节二:【回顾】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土地政策?教师活动2【回顾】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敌后抗战时期(1937-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学生活动2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打土豪,分田地。给农民土地敌后抗战时期(1937-1945年):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环节三:一、土地改革的背景教师活动3材料一: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的人均收入。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