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78343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课件(共22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日期:2025-09-1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521608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政治,-2023-2024,必修,统编,高中,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总议题 壹 贰 叁 多元一体,一家亲 ———我国的民族格局有何特点? 方针政策,促和谐 ———怎样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 宗教事业,重自由 ———如何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一 多元一体,一家亲 我国的民族格局有何特点?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民族格局最重要的特点: 多元一体 2.各民族的贡献 共同开拓 共同书写 共同创造 辽阔的疆域 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 共同培育 伟大的精神 仫佬族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思考:地方性的自治权等同于国家主权吗? 国家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利。 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 对外独立性 对内最高性 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中国一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 方针政策,促和谐 怎样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 对口援疆 各个省份对新疆的援助,体现了我国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 我们坚持什么样的方针来处理民族关系?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进行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平等 团结 互助 新型民族关系 和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形成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 2、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 基本方针 含义 原因或意义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原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各民族在平等基础上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 意义: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原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前提条件 物质保证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政治基础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地位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解读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非“居住区” 民族区域自治 前提和基础 非“各民族” 民族区域自治 核心内容 含义透析: 国家统一领导下 少数民族 聚居 自治权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容 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区(5个):省一级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州(30个):设区市一级民族自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