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78378

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课件(共36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日期:2024-06-1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12773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思维,第三,学年,逻辑,必修,选择性
  • cover
(课件网) 本框小结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一)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 科学思维的含义 1.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P14一段 内容:真实 形式:正确 科学思维 统一 2.科学思维的含义 (1)从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的比较看: 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 思考:以下描述哪个是科学思维? 例如:2020年9月14日,中央气象台发布降水预报:14日08时至15日08时,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和西南部、河北东北部、山东中东部、江苏中北部、安徽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山东中部、辽宁东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100~180毫米)。人们为中央气象台预报内容的真实、形式的正确而惊叹。 王奶奶说:“庚子年必有大难,你看,新冠肺炎疫情还没完全过去,台风又来了……” 科学思维 不科学思维 2.科学思维的含义 (2)从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关系看: 科学思维 遵循逻辑思维要求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创新性解决问题 思维方式 实践中 P14二段 逻辑思维 符合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具有确定性、一致性、明确性的思维。 辩证思维 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思维。 创新思维 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开拓求新等的思维。 【知识回顾】 科学思维是对实践中遵顼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方式的统称。 2 科学思维的特征 圆周率(Pi) 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早在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 思考:南北朝推算出的圆周率为什么至今仍然适用 【提示】 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P15一段 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1)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2)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如:毛主席所说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P15二段 如:天文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成功。 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了几个与观测有关的预言,如光线在经过巨大星体时,在引力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弯曲。 1919年5月29日,借助出现日全食的机会,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等人率领两支考察队,分别在非洲西部几内亚湾的普林西比岛和南美洲巴西的索布腊尔进行观测,从两地测得星光经过太阳时的平均偏转值与爱因斯坦预言的1.75"相差无几。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反映了科学思维的什么特征 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1)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2)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P15三段 4.三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离开客观性,就不会有预见性;正因为有预见性,才有可检验性。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变革。深刻把握人与自然的发展规律,紧扣时代命题,所形成的的科学理论。 新发展理念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的战略指引,是建设中国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