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80573

【精品解析】陕西省西安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综合评价历史试题

日期:2024-05-0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11672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二,历史,评价,综合,第二次,学期
    陕西省西安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综合评价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2023·)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变化大体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政治家的立法创制,另一种是在适应统治形势变化过程中发生的日积月累式的变迁。下列各项符合材料中“政治家的立法创制”的应是 (  ) A.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 B.从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 C.从藩镇割据到重文轻武 D.从设立内阁到置军机处 【答案】B 【知识点】皇帝制、三公九卿与郡县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政治家的立法创制”强调具有转折和开创意义的制度,“在适应统治形势变化过程中发生的日积月累式的变迁”强调已经确立的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变化,即对旧制度的发展。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官员由中央任免调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即血缘政治的重要标志,符合题意,B项正确; ACD三项是“在适应统治形势变化过程中发生的日积月累式的变迁”的表现,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郡县制,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政治家的立法创制”“在适应统治形势变化过程中发生的日积月累式的变迁”的内涵,结合郡县制的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202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 A.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B.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D.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这些富民思想。因此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A项正确; 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并为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项错误; 材料中的这些富民思想是诸子百家提出的,并不能说明统治者对私产的保护,C项错误;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尖锐,而非缓和,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结合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各派的经济主张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能力。 3.(2023·)如下图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统一封建王朝的建立 B.政府边疆政策的影响 C.北方气候条件的恶化 D.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 【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疆域开拓与民族治理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信息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的农牧界限明显北移,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并实行屯戌政策,使得农牧界限北移动,B项正确; 秦朝时就已经建立了统一封建王朝,而且对农牧界限变化影响不大,A项错误; 北方气候条件的恶化会导致农牧界限南移,而非北移,C项错误; 材料中农牧界限变化主要反映农耕文明的扩展,这与文化融合无关,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图示信息,结合汉武帝时期的边疆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4.(2023·)有学者根据已有文献和出土的汉简对西汉时期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进行了估算,如下表所示 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 A.自耕农生产技术较为落后 B.农业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