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85043

1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素材)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5次 大小:4971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素材
  • cover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探究 一 本文标题就是文章主要观点的形象概括。阅读课文,说说标题的实际意思是什么,课文是如何围绕标题展开的。 [解题支架] [参考答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本文的主要观点,它的表述方式比较凝练、形象,作者在第2段对其进行阐释,指出其实际意思是从常见现象出发,不断发问,追根求源,最后就可能找到真理。后面第3—5段举三个科学发现的例子,印证观点;第6段对三个例子稍加概括并推而广之,再次强调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第7段指出发现科学规律所需要的科学灵感从何而来,对前面的论述作了补充,使全文更加严密。 二 作者很注意用生动而又贴切的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细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三个事例有什么共同之处?每个事例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 2.作者在叙述事例时,适当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三个事例都能体现科学发现中的“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紧扣文章的观点。每个事例在叙述时都采用了相同的顺序:先写“现象”,着力突出其“细小”“司空见惯”;再写“问题”,突出“问题”与“现象”的关系;最后结合“问题”写相关的发明或发现,也就是所谓的“真理”。 2.在叙述事例时,作者在以概述为主的同时,注意了具体和生动,不仅比较详细地叙述了事例中人物的思考过程,还适当进行了动作、场景、心理描写。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使这样一篇讨论科学发现规律的文章不显晦涩、枯燥。例如:“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这句话不仅概述了意外事件发生的经过,还运用了动作描写,具体生动地写出了波义耳看到盐酸溅到紫罗兰上时内心的着急,同时也写出了波义耳对花的爱护。 三 有人认为课文在第6段已经完成了对观点的证明,并且回应了开头,全文已形成整体,因此第7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理由。 [解题支架] [参考答案] 不同意。课文的第1—6段已经完成了对观点的阐述和印证,思路和结构都比较完整、严密。在文章的这个主体部分中,主要讨论科学发现的规律,但科学发现本身不可能回避“人”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规律也是从大量“人”的科研活动归纳出来的。如果完全不提及这个因素,文章当然也可以成立,但不免会有遗憾,用第7段进行补充论述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此外,第6段中说“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意在鼓励、激发大家投身科学事业,但多少有把科学说得过于“轻易”的嫌疑,在第7段中强调科学事实上非常“不易”,文章就显得客观而严密。 从写法的角度来看,开头的“当然”二字标明了整个段落的补论性质,与主体部分稍加区分。由于是补充论述,不宜展开,因此作者采用引用论述的方法,直接指出在科学发现过程中最为玄奥的灵感和看似不可捉摸的机遇其实与实实在在的努力密切相关。文章最后的两个“给那些……”,点明了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的人的重要特质,又与前文的“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形成对应关系;既结束了补充论述,又将文章拉回“主路”,收束得既稳且密。。 积累拓展 四 本文语言准确而严密。结合括号中的问题品味下列句子,体会这一特点。 1.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细微的”和“司空见惯的”连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能否把“只要……就……”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