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85792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课件 (共30张PPT)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27855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30张,课件,语文园地,第六,单元
  • cover
(课件网) 语文园地六 题目扩展法 摘录句段法(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要素归纳法 段意合并法 取主舍次法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们已经知道:文章的题目有时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关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也很有帮助;写一件事的文章,可以通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主要内容。 1. 2. 3. 交流平台 一般来讲,了解了文章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如《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可以边读边列提纲,把各部分的内容写出来,再连起来想一想,就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我们要灵活运用。 4.段意合并 读下列各组题目,说说你的发现,和同学交流。 词句段运用 少年闰土 开国大典 竹节人 在牛肚子里旅行 狼牙山五壮士 “诺曼底号”遇难记 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军神 草船借箭 芦花鞋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主要人物 主要事件 具体事物(行文线索) 拟人 对比 对比 吸引人的词句(修辞手法) 这是用文章中的主要人物作题目。 这组题目很有意思,因为…… 1.匪夷所思的事件; 2.强烈的对比。 词句段运用 1.以文章主要人物为题 2.以文章记叙的事件为题 3.以贯穿全文的重要事物为题 4.题目特别吸引人 拟题的几种方法 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饱经风霜的脸 饱经风霜的老屋 饱经风霜的大树 树林的深处 秋天的深处 心灵的深处 解题妙招 根据词语 想象画面 抓住重点 体现特点 运用修辞 修饰语言 画面之外 有所延伸 [参考答案] 我选择的词语是“树林的深处”。我想到的是:在树林的深处,仰起头,你只能从纵横交错的树叶的缝隙里窥见天空。树林外是炎炎夏日,而树林的深处却格外凉爽。阳光也格外温柔,透过枝叶的缝隙,在草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读一读下面的文章,试着列出提纲,把握各段的主要内容,注意体会文章内容和标题的关系。 标题《伟大的友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内容紧扣标题中的“伟大”二字,围绕这一中心来写。 马克思①和恩格斯②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共同起草的。 1 中心句:开门见山,交代两人的关系。联系全文可知,他们不是普通的“好朋友”,而是志同道合的事业伙伴、革命战友。 伟大的友谊 前四个“共同”是他们在一起完成的工作,说明他们之间的友谊是建立在对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的不懈追求的基础上的;最后一个“共同”是取得的成果,说明他们的合作是有着卓著成果的。 第一部分(1):总写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 [马克思](1818—1883),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卒于伦敦。1847年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1848年创办《新莱茵报》,直接参加革命斗争。1864年创建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著作有《资本论》。 [恩格斯](1820—1895),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担负了整理和发表马克思的遗著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并写了许多重要著作。 ① ②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他常常跑当铺,把衣服当了钱买面包。由于到期付不出赊购货物的欠款,他常常受杂货店老板的责备。有时候他竟至于为了寄一篇文章到报馆去,借钱买邮票。生活这样困窘,马克思毫不在意,还是坚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那时候,恩格斯竭尽全力,在生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