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86190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第7课 欢乐颂 课件+素材+教案

日期:2025-05-05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83次 大小:847554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7课,欢乐颂,课件
    (课件网) 神圣 纯洁 颂歌 X X X XX 请你试一试 欢 乐 颂 级进朴素的旋律, x x x x 规整的节奏, 具有德国民族的风格。 自由 平等 博爱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 男中音独唱 男女生四重唱 混声合唱 欢 乐 颂 谢谢聆听 之 4 1--|3-11--|1--1 1--|3--|1--15--1 7-17-17--16y1 1--13--11--15--‖ 欢乐领 一选自《第九交响曲》 〔德〕席勒词 1=D 〔德〕贝多芬曲 33 45543211233.22- 33 45543211232.11- 22312343123432125gT3345 n. 543211232.11-2.11- s明米 Baid百科 欢乐领 选自《第九交响曲》 1=D是 〔德〕席 勒词 〔德〕 贝多芬曲 3 4 3 54321123 3. 22 欢乐女神 圣洁美丽,灿烂光 芒 照 大地。 334 554 3 21 2 1 3 2. 11 我们心 中 充满热情,来到你的 圣 殿里! 非2231 23431 23432 1 2 5v3 3 345 你的力量 能使人们消除一切 分 歧,在 你光辉 1 . 543 21123 211-2 11- 照耀下面 人人团结成兄弟。 成 兄弟。 (((27(((((((7( 贝多芬 (1770-1827) 德国作曲家 54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图 ■ 听辨重唱、齐唱、合唱并完成下列表格。 形式 形式 项目 齐唱 合唱 项目 重唱 合唱 有两个或 有两个或两 声部 声部 两个以上 个以上的声 的声部 人数 两个或两个 每个声部有 以上的人 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人 人数 易混淆处常常人数较多 易混淆处每个声部的人数 1=D 是 3 45 54 3 2 11 23 3. 2 2 13 1 1 33 4 5 5 4 3 2 11 2 3 2. 11 13 1 15 231234312343212533 77.7.·61 345 1-- 3 21 2 3 2. 1 1 2. 11- 5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欢乐颂》 教学目标: 认识音乐家贝多芬,在唱唱听听中体验对比,感知旋律、节奏、力度要素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能够从音乐的角度分析、理解歌曲《欢乐颂》。 聆听,感受《欢乐颂》热情饱满的情绪,听出主题出现的次数和演唱形式,及重唱时依次进入的人声。 3.用热情、庄重的情绪、和谐统一的声音表现《欢乐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 教学重点: 聆听对比,感知音乐要素对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运用歌唱体验,理解交响乐《欢乐颂》片段的合唱魅力。 教学难点: 1.通过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欢乐颂》,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2.听辨重唱时依次进入的人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口风琴、非洲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感受颂歌,了解级进跳进的旋律进行。 找歌唱状态和正确的发声,聆听维也纳合唱团的演唱视频。 师:同学们,当你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感觉到了什么?(神圣、纯洁、上升等) 感受和声。 师敲鼓声X XX X X时,体验节奏与单音的二部声效。 唱音阶以及二声部 (二)不同层面体验《欢乐颂》不断叠加的多声部效果。 1.师敲鼓,学生拍腿。 听到鼓声敲起来,看着老师手势唱旋律。 问题: 同学们,刚才我们哼唱的美妙旋律,你熟悉吗?是谁创作的? 2. 找主题音乐的特点。 级进朴素的旋律,XXXX规整统一的节奏,具有德国民族朴实、严谨、守规则的风格。 3.歌词的由来。 他就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席勒,贝多芬非常的崇拜席勒,很喜欢他的诗歌,尤其是《欢乐颂》。传说19岁时,贝多芬就起意用音乐来表现这首颂歌,因为《欢乐颂》写出了他心中的最高理想和一生的追求。 吟诵歌词 介绍贝多芬 贝多芬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的美丽小城波恩,作为一个非凡的音乐天才,他同样生活在一个音乐世家当中,他的祖父曾是宫廷乐队的乐长,而父亲则是一名合唱队的歌手,贝多芬幼时具有很高的音乐才能,而贪酒如命的父亲为了使儿子成为像莫扎特样的神童摇钱树,从他很小的时候便采用了暴力强迫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童年的贝多芬从没感受过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