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复习本单元生字,通过多种方法巩固、识记生字。复习汉语拼音,辨析易混淆的音节,读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边音。练习书写,能发现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正确书写。 阅读与鉴赏:梳理形近字,发现偏旁代表的意思,感知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联系生活经验,积累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能运用。朗读、背诵《悯农(其二)》,激发阅读兴趣,懂得要爱惜粮食。 表达与交流:和大人一起读《拔萝卜》,了解故事内容,尝试续编故事。教学重难点:梳理形近字,发现偏旁代表的意思,感知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联系生活经验,积累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能运用。朗读、背诵《悯农(其二)》,激发阅读兴趣,懂得要爱惜粮食。 教学过程: 任务一:复习生字,感知构字规律 逐行出示本单元生字,指名认读。 远 有 色 近 听 无 声 去 还 来多 少 黄 牛 只 猫 边 鸭 苹 果杏 桃 书 包 尺 作 业 本 笔 刀课 早 校 明 力 尘 从 众 双 木林 森 条 心 升 国 旗 中 红 歌起 么 美 丽 立 午 晚 昨 今 年 这些生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利用多种识记方法巩固生字。 如: (1)反义词识记:远 近 有 无 来 去等 (2)对比识记:多 少 黄 猫 鸭 果等 (3)归类识记:动物类(黄牛 猫 鸭子)水果类(苹果 杏子 桃)文具类(书本 尺子 转笔刀) (4)会意识记:明 尘 林 森 众 3.比较:远—近—还,从偏旁上你发现了什么?(带走之底的字与走路或路有关系。) 4.下面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与什么有关?树 林 桃 桥 (木字旁的字都和树木有关。)花 草 莲 苹 (草字头的字多与植物有关。) 5.你还知道哪些带“艹”“木”的字? 6.探究:“晚 明 昨”这类字与什么有关呢? 任务二:积累词语,尝试运用 出示词语。 借助拼音读准词语,注意注音的几个生字。 讨论:这些词都是表示什么的?每组词语排列有什么规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交流: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月有几天?一天可以分几个时间段?让学生对时间有一定了解。 齐读词语,选择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 任务三:辨析音节,读准字音 出示8个词语卡片,指名读词。 出示“你”“”和“里”“蓝”,让学生读中找规律。“你”和“男”声母是鼻音“n”,“里”和“蓝”声母是边音“l”。 相同方法学习另外两组词语。 各种形式练读四组词语。 小组中练习,选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任务四:练习书写,发现规律 出示“儿、林、本、天”四字,练习认读。 师示范写“儿”,学生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笔顺。 总结写法:书写时一定按“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写。 同样方法指导书写“林”。 5.师示范写“本”,学生观察笔顺,说说发现了什么? 小结:先写撇,再写捺,是我们今天学到的新笔顺规则。 6.同法学习“天”的书写。 7.齐读两个笔顺规则。展示优秀作业。 任务五:积累古诗,懂得道理 学习古诗《悯农(其二)》,齐读诗题,把“悯”多读几遍。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读正确。师重点指导读准“锄 滴 谁 餐 农”的字音。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诗的节奏。 引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了解图意。 把图画内容和诗句联系起来理解诗句意思。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农民伯伯在田里劳动。(锄禾日当午)农民伯伯热得擦汗,汗水滴落在田里。(汗滴禾下土)没有种过田的人不知道,这一粒粒粮食都是辛苦种出来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读着读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呀!) 背诵古诗。 任务六:共读故事,尝试续编 学生借助拼音初读故事,整体感知内容。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梳理文中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