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88333

第8章 听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 课件(共63张PPT)人民教育出版社

日期:2025-05-15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32934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8章,听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
  • cover
(课件网)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Small pure and fresh and teaching courseware 听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 第八章 第一节 听力障碍儿童概述 一、概念界定 定义 又称听觉障碍、听力残疾、聋、重听或听力损失。2006年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认为:听力残疾,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一说到“聋”,人们就会想到“哑”,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聋”是因,是第一性缺陷;“哑”是果,是第二性缺陷。很多全聋的儿童,失去学习语言的机会后,会导致口头语言丧失的哑。也就是说,聋儿的言语器官本身并不存在问题,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补偿或重建听力后,经过听觉康复或言语矫治,建立“听”和“说”之间的联系,“聋”就必会“哑”。 第一节 听力障碍儿童概述 一、概念界定 2. 听力障碍的分类 按照分类标准的不同,听力障碍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1) 听力障碍程度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规定的听力障碍分为四级。 第一节 听力障碍儿童概述 一、概念界定 2. 听力障碍的分类 按照分类标准的不同,听力障碍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2) 听力障碍发生时间 根据听力丧失发生在学语前还是学语后,可分为学语前听力障碍和学语后听力障碍。前者的听力丧失发生在儿童学会说话前,一般由遗传或怀孕时的病变造成;后者发生在儿童学会说话后。 医学上把听力损伤发生在出生前或出生时的,称为先天性听力障碍;听力损失发生在出生后生活中的,称为后天性听力障碍。 第一节 听力障碍儿童概述 二、 流行率 目前,全世界残疾性听力丧失患者约4.66亿,占全球人口5%以上,其中包括4.32亿成人和3400万名儿童,这些人绝大多数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50年,将有超过9亿人患残疾性听力丧失。 第一节 听力障碍儿童概述 三、 临床特征 1. 听力 听力损伤的直接结果,首先是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能力的丧失,缺少像普通儿童那样的听觉发展。 其次是听力障碍儿童发音器官的僵化和构音器官功能的退化。没有了“听”,也就没有了“说”,“说”的器官发生僵化,“说”的功能发生退化,表现为声音异常、语言迟缓等问题。 听力损伤的间接结果是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听力障碍儿童的身体发育。由于听、说能力不足,间接地影响了他们参加有助于身体发展的各项活动的能力,形成特有的身体发展特点。 第一节 听力障碍儿童概述 三、 临床特征 2. 认知 (1) 感知觉 听力障碍儿童主要依靠视觉、触觉和运动觉等的参与来感知外界事物。由于缺少听觉刺激,较难或无法获得声音信息,故听力障碍儿童不能完整地感知信息,其知觉信息加工的整体性和理解性受到了限制,特别是对语言的理解和交流受到了影响。但听力障碍儿童的视知觉速度提高比较快,且可以与其他感知觉器官一起帮助其语言理解和交流,使得视觉在听力障碍儿童的感知活动中成为最主动、最活跃和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以目代耳”。 第一节 听力障碍儿童概述 三、 临床特征 2. 认知 (1) 感知觉 视觉在感知觉活动中的优势地位,对听觉障碍起到了一定的缺陷补偿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视觉和其他感觉通道对听觉缺陷的补偿作用是有限的,不能完全取代听觉。因此,听力障碍儿童需要借助技术手段补偿或重建听力,如验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并培养其听觉技能,发展其感知觉和语言能力。 第一节 听力障碍儿童概述 三、 临床特征 2. 认知 (2) 注意 由于听觉渠道受损,语言发展迟缓,听力障碍儿童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形成与发展都比较缓慢,且以无意注意为主,具有多变、短暂的特点;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差,需要活动的支持和吸引。因此,听力障碍儿童联合注意的唤起和保持更多地依赖非语言符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