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91201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抗战课件(共51张PPT)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7930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抗战,22课,局部,全民,课件,51张
  • cover
(课件网)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时空定位 单元主线: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1)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华民族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与日本的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以合作为基础,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这一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与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统治,悍然挑起全国性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标解读 课标内容 1.10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1.11 人民解放战争 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核心概念及关键问题 1.核心概念:九一八事变、“攘外必先安内”、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军暴行、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东方主战场、重庆谈判、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解放区土地改革、七届二中全会。 2.关键问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及意义。 (2)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3)十四年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4)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 (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6)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专著选读(教师备用) 1.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 富饶的中国东北地区,以农产和矿藏丰富而著称。自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日本就一直觊觎这个地区。日俄战争后,日本获取沙俄从前在东北的权益,更加助长了它的野心。随着1910年吞并朝鲜,许多日本人“顺理成章”地把东北看作下一个征服目标。日本人三次———1912年、1916年、1928年———策划挑唆“满蒙自治运动”,尽管这些企图归于失败,但那种“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的观念却越演越烈。 他们(日本关东军)认为1931年行动时机非常有利,因为中国正深深地陷入内部动荡和自然灾害的困境。中国共产党的威胁日趋严重,中央政府投入了一连串代价高昂的“围剿”。大运河、长江和淮河水灾肆虐,致使中部十个省份十四万人被淹死、二十五万人流离失所,更是雪上加霜。 在国际形势上也同样有利。西方列强受大萧条的沉重打击,忙于国内事务,无力阻止日本的侵略,而国际联盟(简称“国联”)也毫无力量进行干预。1922年的《九国公约》保证中国的政治和领土完整,1928年的凯洛格—白瑞安(Kellogg-Briand)(巴黎)公约把摒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但这两个公约没有力量执行其目标,因而沦为一纸空文。 在日本国内,经济和社会困难的不祥之兆,在萧条冲击之前不断显现。20世纪20年代中获得巨大发展的工业正承受着生产过剩的影响,导致了企业失败和失业增加。……许多扩张主义分子利用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鼓吹征服东北将可使国家摆脱困境。言论得到了陆军和财阀的赞许。 ———徐中约《中国近现代史》 2.美、英、法三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