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75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出土文物情况简表。由此可见,这一时期中国文明具有( ) A.统一性 B.多样性 C.连续性 D.复杂性 2.下图是小哲同学用于大单元学习的时空定位,它最适合用于研究( ) A.周王室衰微的原因 B.中国古代社会转型 C.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D.春秋战国社会动荡 3.公元4~6世纪进入中国黄河流域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在建立政权后,都注重设立学校,传播儒学;如石勒曾立“太学”及“小学”10余所,并亲临太、小学,考诸学生经义;前秦苻坚“广修学官,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公卿以下子女并遣受业”。这些情况的出现( ) A.体现出北方传统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B.结束了农牧业地域分异的格局 C.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D.表明儒学传播缓解了民族矛盾 4.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图说历史”的活动。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闭关锁国文化专制 B.商品经济商业繁荣 C.手工工场规模宏大 D.自然经济以农为主 5.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口地域分布的变化情况。出现下图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战乱不断 B.科举制度的实施 C.经济重心南移 D.市民阶层的发展 6.历史材料是我们了解过去基础之一。下面关于鸦片战争的图片说明的是战争的( ) A.爆发原因 B.主要过程 C.近代经济 D.最终结果 7.下图为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的一组资料,由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应为( ) A.西方科技的引进 B.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C.救亡图存的探索 D.清政府改革 8.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过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全过程 D.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全过程 9.下图所示为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统计情况。研究视角发生了由重点研究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史向“中国崛起”“中国模式”等主题的转变,党的指导思想、执政能力、执政特点、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等也逐渐成为研究重点。这些变化集中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日益引发关注 C.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的对外学术交流 D.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引领经济全球化 10.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这段话旨在强调( ) A.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交流 B.和平交往更有利于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C.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源于战争 D.暴力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11.下面对两幅近代名画的赏析,启示我们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是( ) 梵高的《向日葵》,“通过强烈的色彩去表现自己”的创作理念,对20世纪法国出现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A.学习艺术常识 B.了解作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