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中考历史专题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热点链接】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由众多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主流和必然趋势。因此,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构筑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关乎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大事。 【导学练习】 1、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请列举两例事实加以说明。 2、国家强大是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请列举我国现代史上的两个事例加以说明。 【相关考点】 中国史部分 一、民族团结 (一)华夏族和汉族的形成 1、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结盟,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战,促使各族人民进行大迁徙,加速华夏族的形成。 3、秦统一六国,消除了华夏族各支系间彼此隔离的状态,形成了华夏族共同的地域、语言、文化和经济生活,加强了华夏族与内迁的蛮夷戎狄各族的融合。 4、“汉民族”共同体形成于西汉,名称见于东汉。 (二)中国民族关系史 古代 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各族与周边各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2、秦统一后,曾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那里垦田戍边。为了抵御匈奴南下,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此外,秦朝还南征百越,统一东南和岭南,兴修灵渠,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加强了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联系。 3、西汉时,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同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管辖西域,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西汉时与匈奴和战并举,汉初几位皇帝被迫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皆因国力不足;汉武帝时期,由于国力增强,派卫青和霍去病大破匈奴;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 5、东汉末年以来,北方的鲜卑、匈奴、羯、氐、羌“五胡”内迁中原,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相互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6、西晋后期以来,因为北方战乱,大量北方汉人迁往江南或更南的地方,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及不同的生活方式,增加那里的劳动力,并与南方少数民族进行交往和共同劳动,促成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7、北魏孝文帝为了更好地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迁都洛阳,之后实行了一系列促进北方民族融合的改革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地主通婚,用汉制,行汉礼。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与民族融合。 8、唐朝时,唐太宗打败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之后,在当地设置机构并册封当地首领为最高行政长官进行有效地管辖。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尊为“天可汗”。此外,唐朝还同边疆少数民族政权进行通婚,即实行“和亲”政策。如:7世纪中期,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蕃是“和同为一家”的关系。 9、元朝时,大量中原汉人迁居边疆,开发那里的经济;边疆各族内迁中原和江南;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原先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10、清朝: (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帮助当地高山族人民发展经济,为开发台湾作出了重大贡献。 (2)在西藏确立中央政府对藏族佛教首领册封的制度,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地方事务,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3)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