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06074

浅谈如何构建高质量课堂

日期:2024-05-04 科目: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84次 大小:164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浅谈,如何,构建,高质量,课堂
  • cover
浅谈如何构建高质量课堂 “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终一定要体现在提高育人的质量上来。”对于学校而言,课本、课程、课堂是我们育人的主要平台和阵地,特别是对于中小学,如何加快学校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改革,变灌输式、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探讨式、项目式、研究式的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将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谓“有法”,是指不同学科的教学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无定法”是指在具体的教学中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而“得法”就要求教师选择良好且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借此可以发挥教学智慧,且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在认识第一课时的生字新词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之后出示生字,通过自由试读、老师带领读、小老师领读、同桌互读及开火车等形式让学生识记,但之后我在检验学生认读情况的时候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易读错的、较难的字还存在认知的偏差,而且,过于繁杂的教学活动,有时候很会是学生脱离文本,只是机械记忆,却不会灵活地运用,学生思维也比较单一。于是,我改变教学策略,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及感兴趣的话题,创设丰富的情景,比如出示相应图片,说词语;出示文本句段,让学生读句子等。通过这些方式,发现学生对生字新词认识更加深刻。所以,好的教学方法,必须立足与学生基础,教学中会出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在授课前必须准备充分,做好充分的预设。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中,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学前务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长时间但还想不通,就可以去启发他;虽然思考并已有所领悟,但未能用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而在这之后,《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能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道路,但不能代替他们达成结论。而在稍后与孔子的欧洲,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也阐述了相似的观点。教育教学中,在充分钻研教材与课本后,应立足学生自身,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设计灵活机动的教学环节。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识字课《场景歌》一课中,课前通过创设去游玩的情景导入文本,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找出四种场景。然后学生齐读课文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结合学生反馈出示课文并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特点:都是数量词+事物名称。激发学生兴趣后,书写“处”,并用游戏巩固。之后板书“帆、艘、舰”,引导学生区分记忆,并通过填空、组词加以巩固。这样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并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让知识细化,便于学生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探究。而这就像构建了一座知识的桥梁,联通了学生与老师的思维。但在课堂上,我也有一个很困惑的地方: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并解决问题,但总会有一些同学会因为各种原因跟不上教学的进度,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往往在引导这些同学的时候,已经掌握的学生又会产生一种开小差的现象。如何更好地平衡这种关系,一直让我十分困惑。通过不断的尝试,我发现:学生在集体提问时,有小部分同学往往会开小差,等着别人的答案,或者干脆等老师说,而这时,如果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其他学生也进行思考,这样就可以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参与思考过程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