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课题1 两种电荷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5.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课前一问 为什么在干燥的冬天,脱毛衣时会产生噼啪声,还会有被电击的感觉 答案:干燥的冬天,脱毛衣时由于摩擦使毛衣带电,带电毛衣与周围物体之间发生放电现象时,会产生噼啪声,身体还会有被电击的感觉。 知识点一 两种电荷 重点整理 1.物体带电: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 ,该物体就带了电。 2.摩擦起电:用 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电荷、 电荷。 (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 带的电荷。 (2)负电荷:用 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 。 (4)电荷量 ①定义:物体所带 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②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 。 轻小物体 摩擦 正 负 玻璃棒 毛皮 同种 吸引 电荷 C 4.验电器 (1)作用:检验物体 。 (2)结构:请在横线上写出各部位的名称。 (3)工作原理: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 ,就有一部分电荷 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带 种电荷,由于互相 而张开。 是否带电 金属球 金属杆 绝缘垫 金属箔 金属球 转移 同 排斥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不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是( ) A.将被绸布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纸屑,纸屑被吸起 B.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飞扬,四处飘落 C.冬季脱毛绒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D.穿着化纤裤子走路时,裤腿上常容易吸附灰尘 B 例2 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甲、乙、丙之间相互作用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已知甲球带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B.乙、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C.丙球可能带负电 D.丙球可能带正电 C 举一反三 1.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头发丝带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相互 。 同种 排斥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由于得到电子而带 (选填“正”或“负”)电。用这个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由于带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互相排斥而 。 负 同种 张开 知识点二 分子热运动 重点整理 1.原子结构 (1)原子由原子核和 组成。 (2)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内的正电荷跟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 ,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 。 (3) 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 C。 核外电子 相等 不显电性 电子 1.6×10-19 2.摩擦起电的实质 (1)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 不同,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本领 的物体,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 电;束缚电子本领 的物体,得到电子,因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 电; 物质构成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是不可能带电的。 (2)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或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在物体之间的 。 (3)摩擦起电的条件: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由 (选填“同种”或“不同种”)物质构成;二是这两个物体要与外界绝缘。 束缚能力 弱 正 强 负 同种 电荷 转移 不同种 典型例题 例1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得以建立。如图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