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12490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检测卷(含答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11158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二,答案,检测,变化,社会,发展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检测范围:第二单元 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在中国两千年的皇权社会,宋朝是个独特的存在。在这个武将开国的朝代里,文人却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演绎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宋朝。题干中“武将”指的是( ) A.赵匡胤 B.赵构 C.宋徽宗 D.宋钦宗 2.“这一时期的将军们多有生不逢时之感,他们不得不听命于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在抗击女真以及蒙古骑兵袭扰南方地区的路上,他们并非没有努力过。”这里的“生不逢时”主要是由于( ) A.五代十国纷争不断 B.北宋亡国政局混乱 C.南宋偏安卑躬屈膝 D.重文轻武限制兵权 3.北宋政治家毕仲游《西台集》记载:“王荆公(王安石)以振兴的理由说服先帝,先帝信任他,也忧虑财政收入不足,乃散青苗、置市易、敛役钱、变盐法,凡可以得财者,无不用。”材料表明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在于( ) A.加强军事实力 B.分散宰相权力 C.增加财政收入 D.提高文官地位 4.观察下面宋、辽和西夏关系示意图。下列对宋和辽、宋和西夏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和平共处 B.有战有和 C.争战不息 D.互不接触 5.理清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关于蒙古(元)统一全国的进程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 A.灭西夏→改国号元→灭南宋→灭金 B.灭西夏→灭金→灭南宋→改国号元 C.灭西夏→灭金→改国号元→灭南宋 D.改国号元→灭西夏→灭金→灭南宋 6.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都反映了( ) A.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 B.英勇不屈的报国情怀 C.飘逸洒脱的浪漫风格 D.闲适自由的乐观精神 7.北宋开封城百姓的用餐习惯起先是一日两餐,后来逐渐改为一日三餐,午餐这一顿对于开封人来说正是在最忙的时候的享受。《清明上河图》中出现了一个“送外卖”的伙计,他能一手拿两个碗。这反映了宋代( ) A.经济作物的产量很高 B.制瓷行业的水平很高 C.商业运作的节奏加快 D.商业不再受时间限制 8.宋代诗人留下众多对乡村田园生活吟咏的诗句,为研究宋代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从下列诗句描述的农业生产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 B.文学创作水平高于唐代 C.农业生产工具有重大革新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9.下列语句中,能够反映长江流域已经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C.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D.苏湖熟,天下足 10.“忽必烈将阿尔泰山以东、喜马拉雅山以北的牧业区、农业区首次纳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版图之后,设置适当的高层督政区,以利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就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和要求。”忽必烈顺应“历史趋势”之举是( ) A.实行行省制 B.推行郡县制 C.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D.设置驻藏大臣 11.下列不同时期的形势(疆域)图体现出的趋势是( ) A.各民族间交融趋势受到阻碍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发展 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藩镇割据的局面在不断重现 12.《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写道:“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宋神宗认为《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说明我国的史书( ) A.以搜罗天下异闻为主 B.编写体例多样 C.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在以古鉴今 13.唐宋以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发生这一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是( )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印刷技术的发展 14.宋代汴京最盛时人口达15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谋生,城内酒楼、茶肆不胜其数,有的茶楼用音乐、杂技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