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1428

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第14课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导学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5次 大小:304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单元,14课
  • cover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导学案 基础自主学案 二、词语释义 ①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_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基本特征。 ②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③耐人寻味:形容值得仔细琢磨其中的奥妙。 ④诗情画意:指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情趣。也指风景优美,耐人寻味。 ⑤言有尽而意无穷:指诗文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 ⑥喷薄欲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 ⑦琅琅上口: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 ⑧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⑨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三、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 郭预衡(1920—2010),当代学者、 散文研究家。河北玉田人。1945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1947年又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史学研究所。建国后,历任辅仁大学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文系副主任、古籍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文艺学会第一、二届副会长。郭先生学识渊博,学术论著自成体系,为人平和耿介,工于书法。 因曾被错划“右派”,居然未能评上北师大资深 教授。几十年来,他致力于中国文学史研究,文学史,史料扎实、宏富,史识不凡。与刘盼遂共同主编《中国历代散文选》,著有《古代文学探讨集》、《中国散文史》、《历代散文丛谈》等。曾获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又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古代文学史》曾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特等奖(2000年)。 [文脉·探究] 1.作者是如何提出本文的中心观点的? 【提示】 文章首先提出古人写文章讲究文采, 并用孔子和庄子的例子加以说明。对于后世的学者,作者认为他们也很重视写作时要讲究文采,并列举了司马迁、刘勰、郦道元等人的例子来加以说明。接着话题一转,说到古代也有人忽视文采的倾向,特别指出“今天”人们很少重视文采的现状。至此,文章水到渠成得出观点,我们写文章,“既要有内容,也要有文采”。 2.理论文章怎样才能做到具有形象性? 【提示】 首先,作者认为, 理论文章不应该板着面孔说教,而是在言谈笑语中达到说教的目的。其次,要把抽象的逻辑推理用生动的画面表达出来,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对人的感染也是强烈的。第三,要用形象的语言来说明抽象的道理,比喻准确,形象鲜明,生动活泼是其特征,用鲜明的画面来说明抽象的道理,达到政论和诗的结合,这样逻辑的说服力和形象的感染力就会得到高度的统一。 3.写理论文章为什么需要适当地讲究声音? 【提示】 理论文章由于说理性强,逻辑严 密,往往显得生硬、呆板,如果重视声音之美,读来就会有一唱三叹之美。文章讲究声音,注意音节之美,使句子长短适度,声调抑扬铿锵,就会便于诵读,有利于打动读者。但讲究声音之美,决不是单纯追求形式,而是为了效果。 4.作者是如何论证理论文章也要带有感情这一观点的? 【名师点拨】 作者首先列举了梁启超 的例子,强调文章要打动人心,是应该带有情感的,好的理论文章要力避枯燥;接着列举《论语》、《孟子》和《庄子》的例子,说明理论文章也可以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随后对清代某些作家只重考据不要辞章的观点进行批评,用章太炎和鲁迅的例子说明笔锋常带些情感易于读者接受;最后以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的例子作结,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5. 有人说理论文章除了在语言上要重视文采外,也要有自己的个性,你怎么看? 【名师点拨】 人们喜欢看文艺作品, 小说、散文,除了故事情节和艺术美的因素外,也和语言的个性化有关。理论文章是从逻辑、概念、观点、思想上写的,不能像文艺作品那样写得多姿多彩,但也不能总是板着面孔。每个人的性格、经历、知识结构、工作岗位等等各不相同,文章为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