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30973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含有中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日期:2024-04-2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188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含有中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 cover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含有中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课前思考: 在正式讲课前,我以苏教版的教材和教参为依拖,设计了一堂“常规”的数学课,一节课上下来行云流水,学生也能很好地掌握含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但是我在想这样设计的价值在哪,这无异于照本宣科式的教育。 1、创设游戏情境,形成认知冲突,增强符号意识、推理意识。 于是,我又对比了人教版和北师大这一课时的内容,相比苏教版和人教版直接给出含有中括号的计算顺序,我更青睐于北师大版这种创设数字情境使结果等于1,这种设计凸显出了中括号的作用和价值,由此再引出含中括号的计算顺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我重新调整了思路,有意识地挖掘和唤醒学生的符号意识。我引入了孩子们熟悉的数字游戏--“算24点”,要求学生不改变数的位置和运算顺序,添上合适的括号使结果等于24,引发了认知冲突,使学生自然产生再次用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需求,于是,“[ ]”便应“需求”而产生了。 2、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经历“再创造”的全过程。 但是这次试课中,我忽略了拥有这种思维(即(4-(7-6))× 8=24)的孩子,我只肯定了这种思维(即[4-(7-6)]×8=24)孩子的价值,看到前者失落的神情,我觉得这部分我一定是有所欠缺的,空闲的时候,我跟我学计算机的朋友无意聊起我最近要上含中括号的这堂课,他告诉我,在计算器上还有计算机编程的时候,就没有中括号和大括号,而是直接用层层叠叠的小括号套起来的。他的这番话一下子点醒了我,拥有这种思维的孩子([4-(7-6)]×8=24),说明他是会学习,自学能力强的孩子,而拥有这种思维(即(4-(7-6))×8= 24)的孩子,他更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的教育所需要培养的人。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罗登塔尔说过:“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接下来的试课中,我让孩子们通过对比、辨析,首先肯定了两种方法的价值,进而阐明这种([4-(7-6)]×8=24)是更优化的表达。 3、认识“规定”的合理性 另外,而在前几次试课时,对于含中括号的脱式计算,我只强调了没有参与运算的数字和符号照抄,而至于小括号算完了,中括号为什么不能“降级”为小括号,我一直没有找到恰到的理由说服他们。于是我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也咨询了前辈们,这部分跟之前叠加两个小括号的原理差不多,其实两种方法都是对的,但是第二种更为合理,小括号和中括号属于不同层次的符号,他们之间是没有转化关系的,于是我通过直观、具象的打比方方式让学生明白第一步为什么要用中括号。这样,学生就能对中括号的算序定档、书写格式形成正确的认识。 4、感受数学符号的统一性 最后,我通过启发式的对话,提出:“那在今后的学习中仅仅一个中括号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由此你能想到什么?”学生通过类比迁移想到了“大括号”,我就此概括、深化,沟通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的共同作用和意义,从而形成了认知的整体化、结构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数学活动,切实感受和认识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增强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 使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类推意识和能力,发展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中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对比辨析,复习铺垫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如此,数学上也是如此。当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聚在一起时,就要讲究一定的规则了。 1、要求: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口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