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32237

1.2《齐桓晋文之事》课件 (共40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40472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齐桓晋文之事 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孟子介绍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孟子与孔子的个性大不相同 孔子宽厚谦和、温文尔雅 VS 孟子刚直不阿、个性张扬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孟子·尽心》)【巍巍然:不要把他那高高在上的样子放在眼里】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 (《孟子·公孙丑》)【在朝堂上,没什么比得上爵位;在乡党中,没什么比得上年龄;至于辅助君主统治百姓自然是没什么比得上道德。他凭什么拿他拥有的一种来侮慢我所拥有的两种呢?】 孟子与孔子的个性大不相同 孔子宽厚谦和、温文尔雅 VS 孟子刚直不阿、个性张扬 读孔如饮清泉,读孟如闻战鼓。孔子温柔敦厚,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孟子侠肝义胆,气势磅礴,一洗凡马空。 ———易中天 尝试概括三部分的内容,分析切分依据 提出“王道”,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第二部分(21—33) 【“抑王兴甲兵,危 士臣”至“孰能御之”】 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放弃霸道,实行王道。 第三部分(34—35)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到篇末】 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第一部分(1—20) 【开头至“王请夺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事迹的人,因此后代没有传述下来。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宾语前置】。(如果)不得以(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概括:齐宣王与孟子谈话以“霸道”开端,而孟子将话题由“霸道”转向“王道”。 【霸道】霸者以力: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王道】王者以德:以儒家的仁义治理天下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齐宣王)说:“(具备)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呢?” (孟子)说:“安养人民就可称王天下,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宾语前置】”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安养人民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根据什么【宾语前置】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曰:“臣闻之胡龁(hé)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hú sù),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孟子)说:“我(从)胡龁那里听说它【省略“于”+状语后置】: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宾语前置】’(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省略之】’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受死的地方。’(那人问)道:‘既然这样,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够来行王道以统一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