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38484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25张PPT)

日期:2024-04-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71814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5课,明朝,对外,关系,课件,25张
  • cover
(课件网) 15.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是唐宋时期来中国定居的阿拉伯人的后裔,其祖父及父辈均为元朝重臣,封滇阳侯。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郑和出生。洪武十四年,明军开始进入云南,次年,平定云南。正在这一年,郑和的父亲病故,这时他才十二岁。由于地方上新经战争,创伤未复;加上他的家庭又遭大变,生活更加艰难困苦。在这种境况下,郑和被送到北平,成为北平燕王朱棣家的一名奴隶,做了宦官。 郑和出生的家庭世代信奉伊斯兰教,他共有兄弟姐妹六人,因为排行第三,所以取小名叫三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初,朱棣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提升为内官监太监。后来人们称他“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郑和小名三保并不是他被称为三宝太监的原因,这个名称实际上和佛教有关。元末著名回族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信奉伊斯兰教,但对佛教也曾支持和提倡,他曾经在云南修建佛寺,郑和幼年即受到佛教影响。他十四岁那年。被明军擒获。遣送南京,经过阉割,进人宫廷充当太监。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将其赐给四子燕王朱棣。由于他“从燕王起兵靖难,出入战阵,多建奇功。”因此朱棣称帝后,提拔他为“内官监太监”,“赐姓郑”,始名郑和。1403年,明成祖朱棣的太师和尚道衍引郑和受菩萨戒,取法名为福善,郑和从此成为佛门弟。佛教以佛、法、僧为“三宝”,故人们也以“三宝”为佛教的尊称。郑和既然信奉佛教,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三宝太监” 成祖疑惠帝亡①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 注:①流亡 1寻找明惠帝 2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经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比较张骞出使西域和郑和下西洋的不同点 与郑和下西洋对比 欧洲航海家 1、建立政治秩序 在外交及军事方面,郑和下西洋颇有建树。在总体保持和平的同时,郑和船队使用武力,打击了斯里兰卡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的统治。 消灭篡夺王位的苏门答腊君主苏干剌,惩治海盗陈祖义,并在东南亚扶植由施氏华侨统治的旧港宣慰司。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2、开拓海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等形式。朝贡贸易以奢侈品为大宗。 3、改进国内生产 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从而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例如,性坚质细的海外硬木因郑和下西洋而进入中国,使中国匠师们对于硬木操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陶瓷生产方面,明朝工匠们使用由郑和下西洋而进口的苏麻离青为呈色剂,形成了永、宣青花颜色浓重、晕散的风格、又吸收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的因素,产生了新器型和新纹样。 4、宗教文化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以及东南亚其他地区的传播,《三宝垄华人编年史》被认为是这方面的一项证据。 在伊斯兰教的输入方面,郑和船队的分船队曾经到达天方国,带回了该国大清真寺的写真画本,加强了中国和伊斯兰教文化区的联系。 郑和船队也在海外传播佛教,《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就是这方面的例证。还有推测称,以天妃信仰为代表的道教也随郑和船队在海外传播。 5、拓展朝贡体系 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郑和船队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这种朝贡体系是非霸权的强国国际政治体系。郑和也被视为明朝的和平使者。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