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48740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3548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4课,石壕吏,课件,24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唐诗三首———《石壕吏》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24课时 ———杜甫 新课导入—历史小课堂 安史之乱爆发后,宰相房绾率兵与叛军作战失利,刚登基不久的唐肃宗震怒,罢了他的官。尽管很多人都觉得房绾这官丢得有点冤,但碍于唐肃宗是个脾气很大的人,都不敢替房绾说情,偏刚当上左拾遗的杜甫敢说。 杜甫马上就给唐肃宗上了一道奏章,说胜败乃是敌家常识,房绾并无大错,不应被免职。一开始,唐肃宗没有理他这个小小的左拾遗,可他却还来了劲儿了,又在上朝时,狂为房绾喊冤。 结果,终于把唐肃宗给惹火了,唐肃宗本已下了要将杜甫关进大牢,严加审讯的旨。还好有几个御史为他求情,说他作为言官,也算尽责,只是说话没有分寸罢了。这才使他免遭了刑罚。 而杜甫居然还不见好就收,从狱里出来后,又再次为房绾之事上书,大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之势,并自比魏征。也是唐肃宗不愿意背上一个杀言官的罪名,不久,就找了个借口把他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了。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背诵诗歌; 2.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状; 3.赏析诗中名句,感受诗人忧国忧民、心怀劳苦人民的胸怀。 认识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 故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三吏”、“三别”等。 创作背景 《石壕吏》写作于安史之乱时期。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唐军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围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因为史思明增援安庆绪,唐军大败。唐军主帅郭子仪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离家出征时悲伤的哭声。杜甫的这番经历,促成他写作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其中《石壕吏》流传最广。 文学常识 “三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 课文赏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课文赏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课文赏析 原文: 译: 傍晚投宿石壕村,正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老翁翻墙逃跑了,老妇赶忙出门察看。差役的叫嚷多么暴怒!老妇哭得多么悲苦!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投宿 逃跑 多么 课文赏析 原文: 译: 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活着的苟且活着,死了的永远死了! 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防守 捎信回来 最近 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课文赏析 原文: 译: 家里再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她进出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饭呢。 还在吃奶的孙子。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