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51100

4 灯笼 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32941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灯笼,课件,1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灯 笼 在散文家、教育家吴伯箫的记忆中,灯笼与他结下 了许多缘。今天我们就走进吴伯箫先生的回忆,和他一 起欣赏不一样的“灯笼”。 同学们,在你的记忆深处,有没有哪样物品寄予了你别样的 情感呢 吴伯箫 出生并成长于山东莱芜。 读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 参 加宣传民主与科学等活动; 1925年开始文学创作; 1930年在山东当老师,这一时期他 创作了许多散文。 30年代中期创作《灯笼》 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衣》 《北 极星》中。 开篇说“火”,叙写小时候喜爱火光的情景。 主体说“灯笼”,抒写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回忆。 结尾说“火”,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速读课文,划分段落,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11段) 第三部分(第12段) 既写出了人们对光明的渴望,又引出下文,为下 文写喜爱灯笼做铺垫。 结尾说 “火” 由灯笼联想到“烈火”,升华文章中心。 本文题为“灯笼”,而开头和结尾却写了“火”,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呢 开篇说 “火” 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 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作者记忆的网里都挤着那些回忆 小时候在 村里上灯学, 母亲特别预备 了小纱灯,并 乡俗还 愿时,村 口红灯高 照,慰藉 挑灯迎 祖父回家, 听祖父讲 进京赶考 的掌故。 第6段 第3段 第7段 元宵节 看灯、 猜灯谜; 第9段 在纱 灯上 描 宋 体字 第8段 族姊 远嫁 红灯 高挂 留着消夜食品。孤行客 真的, 灯笼的缘 结得太多了, 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哪些 从作者围绕灯笼写的诸多事件中感受作者 和灯笼结下了哪些情缘 请结合具体段落,并 以“ _ 的灯笼 _ 着_ 。”的句式表达。 接祖父的灯笼映照着祖孙情笃。 示例: 第 3 段 第7段 元宵节的灯 笼绽放着飞扬 青春。 第4一5段 母亲预备的灯 笼宣照着母子情深。 第6段 挂在村头的灯 笼慰藉着孤行客心 第3段 接祖父 的灯笼映照 着长幼情笃 第11段 将军挑灯看剑 的灯笼传递着报 国热情。 第9段 朱红描字的灯 笼见证着兴趣爱好。 第8段 族姊远嫁 的灯笼记录着 岁月沧桑。 第10段 汉献帝的灯笼 记录着岁月沧桑。 线索作用,串联各个材料,所有的叙 事都与“灯笼”相关联。 寄托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 引发作者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 “灯笼”在课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灯笼还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思呢 文章第11段谈历史, 抒壮志“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为 什么第12段又说“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 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重点研读文章第11、12段,结合背景链接,尝试理解这两 句似乎矛盾的话语背后蕴含的情感。 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正值抗日战争时期。 “九一八” 事件的炮火击破了无数文人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国 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吴伯箫十分愤懑。这一时 期,他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旋律。对中国人民奋起斗争抱着 迫切的期待。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 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 一把烈火! 希望中华儿女团结起来, 抵御日寇,保家卫国。 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表达自己对时局的担忧。 浓浓爱国情 亲 情 友 情 抒发情感的载 体 “灯笼”在文中除了起线索的作用外,还有何作用 串联事件的线索 爱国情 一盏灯笼 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 让我们在灯笼的烛照下,争做时代的马前卒。 灯 笼 一盏灯笼 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一盏灯笼 一生的美好回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