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标题 《点的魅力》 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体会点在纸上位置不同给我们感受不同,体验点的大小不同、排列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点,掌握点的特点,大胆想象利用点进行组合,创作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学会运用审美的眼睛去观察、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点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点”,用“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点的位置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以及点的大小、排列发生变化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并让学生从生活中找点,并感受点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模拟讲故事:《小圆点》。 “同学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点点,我喜欢穿各种色彩的衣服,我的本领可大啦!能大能小,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还能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我的身影!大家都称我为魅力的小圆点呢”。 “同学们,听完了小圆点的自我介绍,它的自我评价还挺高,那今天,我们就让小圆点来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板书:《点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在欣赏点的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点? 课件播放生活中的“点”的现象。 房屋中的小窗户、衣服上的花纹、装饰物的花边等。 1.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 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贴上一个小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提出来。 老师出示一个圆形磁铁,加以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悬空的感觉。 (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 (3)安定感(没有地方可以掉了)。 老师拿出2个小圆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拿磁铁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 (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 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像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 2.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出示课件,演示动画效果) (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 (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 (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出示课件--火车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3)引出远近感 气球从从近处飘向远处变小,产生远近感。 3.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 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动物、围棋、衣服、鞋、人民会堂灯、药片、被子等等!) 老师加于讲解,并渗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 4.小圆点不仅仅出现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而且美术作品中,也有他们可爱的身影呢!你们看!出示课件,展示画面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明白小圆点的作用和独特的画面艺术效果。 同学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老师从构图、色彩等审美角度讲解,让学生认识一些中外著名画家及其美术作品,使学生在美术欣赏和审美能力方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