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56035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20张PPT)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43445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课,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课件,2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隋末天下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趁势在晋阳起兵,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时期出现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历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及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随之而来的唐末农民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并使藩镇势力大增,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严重削弱,皇帝成为军阀争夺的对象。唐朝名存实亡。907年藩镇将领朱温篡唐,唐朝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女皇 武则天 唐玄宗 李隆基 时空坐标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 2.分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掌握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学习隋亡唐兴,体会“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通过唐朝盛世局面形成与统治者励精图治的关系,认识到关注民生、实施仁政、勤政爱民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家国情怀) 素养目标 课标要求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学习任务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结合教材知识,讲述唐朝建立的三要素;了解第二代皇帝的概况。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618年 长安 李渊 2.根据材料并结合第7-8页教材知识,归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第二代皇帝: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他就是唐太宗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三: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所以他很重视选官和用人。他求贤若渴,为了改善吏治,争取各地主集团的支持,他选拔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任中央要职。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种地主势力,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门人士。 ①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实施以民为本的治国策略,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治国策略: 材料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革新措施: ②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归纳贞观之治的表现。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材料二: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然所谓固天下之势,以遗诸子孙者,盖未立也。于是乎藉兵于府,置将于卫,据关而临制之。处兵于府,则将无内专之权;处将于卫,则兵无外擅之患。然犹以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者: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