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59537

10.1《劝学》教学课件(共14张PPT)统编版必修上册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41152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0.1,劝学,教学课件,14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劝学”之“学” 册 别:必修上册 学 科:高中语文(统编版) 一、旧知新识,话题激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第一》 一、旧知新识,话题激趣 二、追本溯源,概念界定 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不知也。 ———班固《白虎通》 斆,覺悟也。从教从冂。冂,尚矇也。 ———许慎《说文解字》 民之初载,其蒙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徐干《中论》 三、上下千年,释义古今 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他是把百家的学说都差不多都融汇贯通了。 ———郭沫若《十批判书》 三、上下千年,释义古今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作用 《劝学》之“学” 现在所说的“学” 有无区别? 三、上下千年,释义古今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荀子·劝学》 《荀子集解》注解:“数,术也。” 《荀子新注》注解:“数,课程程序。” 《荀子简释》注解:“数:书、诗、礼、乐、春秋各种课程的数,指学的途径。” “数”指的是数术、知识,是通过见闻可以掌握,从读《诗》《书》等经典开始,到懂得礼乐制度的内容。 三、上下千年,释义古今 “学”:1.知识性的学习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古人的经验、圣贤的体悟,都记载于书籍中。通过记诵这些典籍来扩充学习者的内心,使内心趋于平静,再以《礼》贯之,不仅丰富了我们自身的知识系统,而且涵养了我们德性修养;不仅吸收了学科性知识,而且提升了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上下千年,释义古今 “始乎诵经”,知识性的学习是学习的基础,儒家经典的学习是君子充实自己内心最基本的途径,然而,“行”则是检验君子的标准。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荀子·儒效》 三、上下千年,释义古今 “学”:2.实践性的学习 在对经典学习的基础上,经过人为地改造人性从而达到合乎礼义的思想行为,能够养成自觉的内省习惯,那么我们就能变得智慧通达,行动不会有过错,这正是《劝学》中所说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三、上下千年,释义古今 《劝学》之“学” 现在所说的“学” 有区别! 今人以求知识为学, 古人则以修身为学。 ———程树德 四、文段参读,探究“劝”的对象与“学”的功能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荀子·劝学》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荀子·劝学》 “故君子结于一也”“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荀子·劝学》 学习是持续不断的过程。 学习是修身养德,学以致圣。 从个人修养看: “士”“君子"“圣人"。 五、延伸阅读,体悟古今“学习之道” 劝学 [ 先秦 ]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