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59540

10.1《劝学》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必修上册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247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0.1,劝学,教学设计,格式,统编,必修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劝学”之“学”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材 语文 必修上册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2021年1月 教学目标 1. 能梳理、探究“学习之道”,把握学习的价值、意义、原则和方法; 2. 能阐释论述类文本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有针对性表达观点的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梳理、探究“学习之道”,能解说“学”的本义、古义与今义; 理解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能阐释“劝”的对象和“学”的修身养德的功能。 教学难点: 1. 学习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把握说理的逻辑思路; 2. 领会学习的重要性,结合当今倡导的“终身学习”等观念,联系自身实际,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旧知新识,话题激趣 “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而》是《论语》的开篇之作,它开宗明义突出了“学”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无独有偶,“学”也是荀子最先谈及的问题,《荀子》的首篇开门见山,便是《劝学》。 二、追本溯源,概念界定 什么是学呢?“学”是了解自己以外的事物和人物。 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中说,“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不知也”。所谓“觉悟所不知”者,觉悟“理”之谓也。理者,天理。许慎编的《说文解字》中说,“斆xiào,覺悟也。从教从冂。冂,尚矇也。”其中“冂[jiōng]”的偏旁代表“蒙昧”的意思,待教而启蒙;《说文》中“觉”、“悟”二字互训,有清醒、理解、明白之意。东汉思想家徐干在《中论》中说,“民之初载,其蒙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学者,心之白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刚出生的时候,蒙昧无知,就好像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出,太阳的光辉一照进去,各种东西都一目了然:学习,就是心灵的太阳。 我们立志于学,因为学是对人生的启蒙和超越。不过,人生的价值不是启蒙后便完成了的,启蒙只是看到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要理解意义与价值,要超越自我,则需要用人的一生去实践、去完成,所以,荀子在《劝学》中直言,“学不可以已”。 三、上下千年,释义古今 郭沫若说:“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他是把百家的学说都差不多都融汇贯通了”。(郭沫若《十批判书)》 《荀子》是荀子思想的全部体现,《劝学》作为开篇之作,集中论述了荀子的学习思想,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学”的本质、“学”的类别、“学”的内容、“学”的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学”的思想。 那么,时光跨越千年,时至今日,《劝学》之“学”和我们现在的“学”有没有区别呢? 毫无疑问,其间是有区别的,具体指以下两点: (一)知识性的学习 对于荀子《劝学》篇中的“学”,部分学者认为指的是我们现在意义上所理解的知识性的学习。《劝学》中说“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王先谦《荀子集解》中有注解:“数,术也。”在《荀子新注》中注释“数”:课程程序。在梁启雄的《荀子简释》中注释“数”:书、诗、礼、乐、春秋各种课程的数,指学的途径。由此可知,“数”指的是数术、知识,是通过见闻可以掌握,从读《诗》《书》等经典开始,到懂得礼乐制度的内容。 荀子认为,“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古人的经验、圣贤的体悟,都记载于书籍中。通过记诵这些典籍来扩充学习者的内心,使内心趋于平静,再以《礼》贯之,不仅丰富了我们自身的知识系统,而且涵养了我们德性修养;不仅吸收了学科性知识,而且提升了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实践性的学习 荀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