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61412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202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3-2024,学年,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
  • cover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特点。 2.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所体现的真挚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阿长的形象特点和作者对她的情感变化。 2.难点:体会作者对阿长的复杂情感,以及《山海经》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3.诵读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他们可能并不起眼,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作者鲁迅回忆自己童年时的一位特殊的人物———阿长。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她和《山海经》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世界,去感受他对阿长的那份特殊情感。 (二)走近鲁迅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思想解放的先驱。 鲁迅的文学作品极具思想性和革命性。他的小说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对中国旧制度和旧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 Q 正传》《药》等。他的杂文则以犀利的笔触,对社会时弊和人性弱点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批判,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其杂文代表作有《华盖集》《热风》《坟》等。 鲁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倡导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和人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思想和精神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的一生都在为改变中国的命运而奋斗,他以笔为武器,与封建势力进行不懈的斗争。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中国社会和历史的镜子,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民的心声。 (三)写作背景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创作于 1926 年。当时,鲁迅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在北京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变故,同时又面临着新文化运动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回忆起童年时期的保姆阿长,通过对阿长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人性的思考。 此外,《山海经》在这篇文章中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山海经》是一部古代的神话地理书籍,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和神秘的色彩。鲁迅在文中提到阿长为他找到了《山海经》,这不仅是对阿长的感激,也反映了他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与鲁迅当时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态密切相关,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性、文化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四)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2 段):介绍阿长的身份和称呼的由来,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为后文对她的感情变化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3-12 段):讲述作者对阿长的“讨厌”,列举了阿长的一些“切切察察”的行为和睡相不好等毛病。 第三部分(13-18 段):写阿长讲“长毛”的故事,体现了阿长的无知和淳朴。 第四部分(19-29 段):讲述阿长为作者买《山海经》的经过,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表现了阿长对作者的关爱,也让作者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 第五部分(30-31 段):抒发作者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深入探究 1.阿长的形象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展现这些特点的? 阿长的形象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粗俗:通过阿长“喜欢切切察察”“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等行为可以看出。 迷信:阿长在元旦让作者吃福橘,说吃了福橘便会一年到头顺顺溜溜,展现了她的迷信。 善良朴实: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