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662780

2.6.4新发传染病的防控课件(18张PPT)冀少版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28657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6.4,新发,传染,病的,防控,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六章 增强免疫 预防疾病 第四节 新发传染病的防控 1.通过课本和资料分析,明确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其起源、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 2.结合课本和生活实际,了解新发传染病的基本防护知识和防控措施。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正常的生活。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传染病迅速在全球蔓延,一年多的时间全球就有一亿多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一种新发传染病。 什么是新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有什么流行特征?面对新发传染病大范围流行,我们应该如何做好防控工作呢? 一、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特征 结合课前查阅资料,说出你了解的传染病有哪些?这些传染病出现的大致年代?简要叙述其影响。 哪些是新发传染病? 新发传染病是指在人群中新认识到的或新发现的,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 比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各有其流行特征。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表现为发热,同时伴有头痛、关节酸痛、全身酸痛和乏力,还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潜伏期一般为2—10天,起病急,传染性强,患者发病后才具有传染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病。 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少数患者病情继续发展,发热持续,并出现肺炎相关表现。潜伏期多为2~4天。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由埃博拉病毒(EBV)引发的传染病。 常表现为高热、头痛、喉咙痛、关节痛等全身中毒症状,继之出现严重呕吐、腹泻等症状。潜伏期为2-21天。可通过接触患者及病畜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传播。目前仅在个别国家、地区间歇性流行。 二、影响新发传染病防控的因素 请同学们阅读P116第1段,总结影响新发传染病防控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 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min、75%酒精、含氯消毒剂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医疗卫生条件、生产和生活条件、人口流动和防疫措施的选择。 政府的领导决策、大众的配合意识、风俗习惯 三、预防新发传染病防控 自学课本116-117页,结合调查和个人认识,熟记面对新发传染病常见的个人防护措施和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采取的防控措施。 总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强保障 个人防护:不吃野味、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适量运动、疫情防控期间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 三、预防新发传染病防控 三、预防新发传染病防控 我国应对新发传染病的措施: 口岸:要求出入境人员填写出入境健康申明卡,严格查验健康申报、开展体温筛查、实施医学巡查 排查:严格实施流行病学排查、医学排查、实验室排查 联防联控机制:对发现的病例、疑似病例等一律按照联防联控机制转运到地方卫生健康部门妥善处置。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假如我班同学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呈现抗原阳性,为了防止病毒扩散,应该怎么办呢? 该同学居家休息 戴口罩,勤洗手,班内勤通风消毒,湿巾擦拭桌面 多锻炼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三、预防新发传染病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不太严重的时候,没有必要再进行个人防护。 (2)新发传染病的防控重在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