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672823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地表的形态变化综合训练(含解析)

日期:2025-04-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931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形态,解析,训练,综合,变化
  • cover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地表的形态变化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由于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了( )。 A.盆地 B.峡谷 C.三角洲 2.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组成,厚度约为35千米的地球结构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3.流水对地表物质有哪些作用( )。 ①侵蚀 ②冲刷 ③堆积 ④搬运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4.地质学家认识地球内部结构的方法中,不科学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 B.地震波 C.钻探 5.火山喷发对人类只有坏处,没有益处。这句话( )。 A.正确 B.错误 C.无法判断 6.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植被破坏后,流水的什么作用造成的( )。 A.侵蚀 B.堆积 C.侵蚀和搬运 7.边缘有峭壁,但顶面比较平整,面积较大,海拔较高。这是(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8.在我国广西、贵州有许多地下河,这是( )侵蚀的结果。 A.风力 B.冰川 C.水力 9.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 )。 A.7千米 B.30千米 C.35千米 10.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地震都危害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B.若感觉发生了地震,应该尽快撤离到开阔地带 C.地震发生后居住在高层楼房的人应尽快乘坐电梯逃生 11.火山喷发带来的危害,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引发地震或海啸 B.形成硫礦等矿物 C.火山灰造成大气污染 12.河流中下游的平原,是由于流水的( )作用,由( )长期堆积形成。 A.侵蚀;泥沙 B.搬运;泥沙 C.侵蚀;岩石 D.搬运;岩石 二、填空题 13.流水对地表物质有侵蚀、 和 的作用。 14.地球的内部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圈层,处于内部最中心的部分是 ,处于中间层的是 。 15.地质学家根据 等信息,可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16.红安县七里坪镇海拔较低,低矮山丘较多,属于 地貌。 17.地震释放的能量是以 的形式传播。 18.地球内部物质不停地( ),地下( ) 产生断层,岩石发生突然移动,就形成了地震。 三、判断题 19.火山喷发只会发生在陆地上。( ) 20.自古至今,地球表面的形态是一成不变的。( ) 21.小红顺着河道走,发现河道中有许多鹅卵石,她判断此处应该位于河道的中游。( ) 22.地震发生时,要快速撤离到开阔地带,不靠近易倒塌的建筑物。( ) 23.地震、火山喷发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不停地运动引起的。( ) 四、连线题 24.请将下列地貌特点,与对应的地貌连起来。 平原 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海拔较低 盆地 山坡陡峭,山势高耸,海拔高 丘陵 四周较高,中间低缓,像一个大盆 山地 海拔较低,地面地平宽广,起伏不定 五、简答题 25.地震发生时,怎样进行紧急避险?写出你的做法。 26.地震和火山喷发分别是怎么形成的?火山喷发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好处与危害各两条) 27.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的侵蚀形成的。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力量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形态吗?(举二个例子) 28.在河流上游、中游、下游,河床上的堆积物有什么不同?请用简图或文字的方式进行描述。 参考答案: 1.C 【详解】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形态,如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由于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了三角洲是河水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2.C 【详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幔的厚度约为2800千米,地核的厚度约3500千米。 3.A 【详解】流水具有搬运和侵蚀作用。受水流速度不同的影响,河流上游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侵蚀作用或水土流失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是自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由于水的流动,带走了地球表面的土壤,使得土地变得贫瘠,岩石裸露,植被破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