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679005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地理 七下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培优训练

日期:2025-05-01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63666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地理,培优,地区,极地,一章,第十
    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地理 七下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2024·太原模拟)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于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日顺利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并开展中山站区域卸货作业。2024年1月9日,正在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离开长城站。再次起航后,“雪龙”号将二度穿越西风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智利蓬塔。请完成下面小题。 1.“雪龙2”号依附强大的破冰功能出征南极,该地区冰层厚的主要原因是(  ) A.酷寒 B.狂风 C.干燥 D.降雪多 2.“雪龙2”号到达南极时,该地区(  ) A.一片汪洋 B.出现极夜 C.正值暖季 D.昼短夜长 3.我国泰山站主楼采用架空离地的建筑风格,主要原因是(  ) A.防御北极熊侵袭 B.防止积雪掩埋 C.防积雪融水进入 D.防止紫外线照射 【答案】1.A 2.C 3.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2)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3)本题考查我国泰山站主楼采用架空离地的建筑风格的主要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1.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其中冰层厚的主要原因是气候酷寒,终年封冻而成,和多狂风、干燥无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根据题意分析,“雪龙2”号到达南极时是2023年12月1日,该地区位于南半球,正值暖季。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地区昼长夜短,且会出现极昼;南极地区主体是大陆,不可能出现一片汪洋。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8至10级大风,风吹起的积雪遇阻后会堆积,有可能将整个建筑掩埋.为了防止建筑的迎风面的飞雪堆积,泰山站采用架空离地的设计。南极没有北极熊;南极地区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积雪融水相对较少,并不是为了防积雪融水进入;主楼建筑架空离地与防寒保暖、防紫外线等关系不大。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2023九上·礼县期中)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极地地区的和平开发备受关注。下列做法中,有利于极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加强国际合作,保护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 B.为了经济发展,大力开采极地的矿产资源 C.大量捕杀极地野生动物,享用野味美食 D.科考队将垃圾埋在雪地里或丢弃到海中 【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保护与和平利用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因此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保护南极环境;选项BCD都是错误的做法,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南极洲上已发现的矿物就有220多种,煤矿资源最为丰富,此外还有丰富的铁矿,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迄今为止,已有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科学考察站,在南极地区进行科考工作。 5.(2023七上·张店月考)读北极地区图(图中D.处为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判断下列说法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