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82266

中国古代地方治理体系演变 课件(共16张PPT)--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日期:2024-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40743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中国,16张,二轮,历史,高三,--2024届
  • cover
(课件网) 秦 宋 汉 唐 明 元 黔中郡;象郡 夔州路,梓州路 益州,牂牁郡 黔中道,下辖各州 贵州承宣布政使司(省) 湖广、云贵、四川(省)-下辖宣慰司、宣抚司 以贵州为例辨认各朝代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清朝贵州疆界基本上已与现代吻合! 高考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地方地方治理体系的演变 课标要求: 通过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1)确立:秦朝(郡-县)。 郡 郡监 (行政) (监察) 郡守 郡尉 (军事) 县 县丞 (行政) (司法税收) 县令 县尉 (军事) 一、郡县时代的二级向三级转化 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制 思考:西汉初期,地方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 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分封制(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 思考:统治者如何解决问题? 西汉景帝时:削藩 西汉武帝时:推恩令、刺史制度 削弱诸侯权力 加强中央集权 1.汉朝: 注意:郡国并行有一定的合理性。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稳定政治局势。此外,郡国并行制也有利于汉初的经济恢复。 一、郡县时代的二级向三级转化 (2)西汉-东汉:郡县二级制→州郡县三级制(魏晋南北朝继承) 西汉 州刺史 (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 州刺史/州牧 (地方一级行政单位,掌行政权、领兵权) 郡县二级制 州郡县三级制 汉代十三州示意图 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刺史改称“州牧”。州刺史在地方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这就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导致东汉末军阀割据的局面。 汉代十三州 东汉 一、郡县时代的二级向三级转化 1、(2021·河北高考·3)三国时期,魏明帝召集大臣议政。针对刺史制度问题,杜恕建言:“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由此可见,与西汉相比,当时魏国(  ) A.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 B.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C.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 D.刺史制度保障了吏治清明 C 一、郡县时代的二级向三级转化 隋朝 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 唐朝 (1)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成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 (2)安史之乱后,道变成了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 (3)唐中期以后,在一些战略要地,设节度使统兵征战。部分节度使兼并役使州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唐初所奠定的内重外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提醒】在安史之乱后到黄巢之乱前,大部分藩镇是不完全割据的,即使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唐末黄巢之乱爆发,才出现普遍的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唐代后期的藩镇里,东南藩镇从财力上支撑朝廷。边疆藩镇、东南藩镇与中原藩镇构成了一个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的整体结构,从而维系唐王朝相对稳定地统治了一百多年。 二、道路时代的二级向三级转化 2、2018年新课标Ⅰ卷)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C 二、道路时代的二级向三级转化 行政 (削实权) 军政 (收精兵) 财政 (制钱谷) 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 节度使转化为虚职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