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86232

第13课《谈读书》逐字稿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6次 大小:1746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3课,谈读书,字稿
  • cover
第13课《谈读书》逐字稿 一、导入 同学们,自从我们步入这个知识的殿堂,可能内心深处始终萦绕着一个疑问:我们究竟为何而读书?又该如何去读书?今天,让我们携手共赴一场思想的盛宴,通过培根的《谈读书》来寻找答案吧。 二、字词基础 词语解释 怡情:使心情愉快。 傅彩:(给言辞)增添光彩。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练达: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 诘难 :诘问,为难。 味同嚼蜡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 :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三、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1561.1.22—1626.4.9),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随笔》等。 四、读书分享会 七年级同学准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读书交流会,邀请你加入到读书小队中,向他们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帮助他们汲取阅读的力量。通过学习《谈读书》,理解读书的奥妙,向七年级学生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 (一)初读:把握作者观点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①读书的目的。从“读书足以怡情”到“全凭观察得之”。 ②读书的态度与方法。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味同嚼蜡矣”。 ③读书的价值。从“读书使人充实”到“皆有特药可医”。 (二)再读:理清论证思路 在论述过程中,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它们有什么作用? 2.读书的目的有哪几种?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怡情:从读书中获取乐趣,最见于独处幽居时 傅彩: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最见于高谈阔论时 长才:增长才干,最见于处世判事时。 首先是反面论证:费时过多就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是学究故态。接着再用比喻论证,把天生才干比作自然花草,把读书比作学习如何修剪移接。从而形象地论证了读书和经验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通俗易懂。然后是对比论证,鄙”“羡”“用”三个字准确而深刻地分析了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用书,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读书要纠正哪几种不良的态度?提到了哪些读书方法? 要纠正的不良态度:存心诘难作者,尽信书上所言,只为寻章摘句。 提到的读书方法:跳读、略读、精读、只读摘要。 另外,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用到了比喻论证,生动地说明了书经提炼后就容易丧失掉大量的精华,读者能获取的知识、信息、价值就会减少、降低,形象地说明了“代读”的弊端。 4.读书的价值有哪些?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价值:塑造人的性格,弥补人的才智。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不同的学科知识对人的性格培养有不同作用,气势充沛,文气贯通,使得论述斩截有力。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本段采用类比说理的手法,将读书能够弥补才智与借助运动解除相应疾病作比;又采用举例论证,具体说明读不同书可医治对应的滞碍,显得通俗易懂。 5.学一学,仿一仿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生物学使人 ,地理使人 ,美术使人 ,音乐使人 。 如不能辩异,可令读经院哲学;如不能_____,可令读_____;如不能_____,可令读_____;如不能_____,可令读_____。 6.请根据以上内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首先,作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