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课时训练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2023·南通月考】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 1 A.如图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B.如图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0 cm 【点拨】 【答案】B 由图B知: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 cm=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纪念币左端与2.00 cm对齐,右端与4.00 cm对齐,所以纪念币的直径为L=4.00 cm-2.00 cm=2.00 cm,故B错误,故选B。 如图所示是 “测量曲线的长度”的方法,这种方法中圆规两脚间的距离_____(填“大”或“小”)一点,结果更精确。但不管怎样,最终的测量结果一定是_____(填“偏大”或“偏小”)。 小 2 偏小 【点拨】 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越小,越接近曲线的长度,所以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小一点,结果更精确;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小于曲线的长度,所以最终的测量结果一定是偏小。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两个形状不同的玻璃杯甲和乙,制成了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并在每个玻璃杯上隔 10 mL标注一个刻度线,甲玻璃杯最多能装水100 mL,乙玻璃杯最多能装水200 mL,则( ) A.甲杯量程大,刻度均匀 B.甲杯量程小,刻度不均匀 C.乙杯量程小,刻度均匀 D.乙杯量程大,刻度不均匀 3 【点拨】 【答案】D 甲玻璃杯最多能装水100 mL,乙玻璃杯最多能装水200 mL,所以乙杯的量程大;每个玻璃杯上隔10 mL标注一个刻度线,但乙杯下小上大,则乙杯的刻度不均匀。故选D。 如图所示的是小明同学测量小铁块体积时的情形,所测量小铁块的体积为_____cm3;由于细线具有一定的体积,小明所测得的小铁块的体积比真实值偏_____(填“大”或“小”)。 4 10 大 【点拨】 量筒中水的体积V1=30 mL,水和小铁块的总体积 V2=40 mL,则小铁块的体积:V=V2-V1=40 mL- 30 mL=10 mL=10 cm3;由于细线具有一定的体积,导致小铁块排开水的体积偏大,所以测得的小铁块的体积比真实值偏大。 【2022·海南】如图是戴在某中学生手掌上的简易按摩仪,它的长度最接近( ) A.5 cm B.15 cm C.30 cm D.40 cm 5 【点拨】 从图中可以看出,按摩仪的长度和手掌的长度大致相等,所以它的长度最接近15 cm。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 s的是( ) A.眼睛迅速眨一次 B.人正常呼吸一次 C.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D.人打一次哈欠 6 【点拨】 人体心脏一分钟跳动60~100次,因此跳动一次大约需要1 s左右,故选C。 【答案】C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将量筒水平放置,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24 mL(如图甲所示)。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 mL(如图乙所示)。 7 则这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 ) A.大于9 mL B.等于9 mL C.小于9 mL D.无法判断 【点拨】 使用量筒读数,俯视时读数比真实值大,仰视时读数比真实值小,所以开始时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应大于24 mL,倒出一部分后,剩余液体的体积应小于15 mL,则倒出液体的体积一定大于24 mL-15 mL=9 mL。本题易错之处在于分析不清俯视与仰视对量筒读数的影响。 【答案】A 【2022·青岛】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商鞅规定:单脚迈出一次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按此规定,一名中学生正常行走时,1“步”的距离最接近( ) A.1 mm B.1 cm C.1 m D.1 km 8 【点拨】 规定中的1“步”的距离为现代表达中两步的距离,约为2×50 cm=100 cm=1 m,故选C。 【答案】C 【2023·肇庆期中】在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时,为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