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7课 巧巧手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经济不发达的时候铁是怎样形成的吗? 铁是铁匠通过辛勤的劳动制作成的,你们知道铁匠吗? 下面我们通过图片欣赏一下他们的真容 《铁匠波尔卡》 聆听作品 1.乐曲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2.你能联想到怎样的劳动场面? 这首作品表现了打铁的场面. 管弦乐《铁匠波尔卡》 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 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 同年3月在保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而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一百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据说在焰火大会上首次演出时,乐队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砧作为节奏乐器。乐曲采用D大调,复三部曲式,是3/4拍。 下面我们聆听第一部分,大家听听这部分音乐有什么特点?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在以敲打铁砧为节奏的4小节引子后,乐曲呈示出采用单三部曲式写成的第一部分主要主题。此主题轻快活泼,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与欢乐。其中在每个乐句末尾一小节强调后拍,并突出打铁的节奏,使人联想到铁匠们在火光下快乐地劳动的情景。 下面我们加上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聆听第二部分 1.大家听听这部分音乐有什么特点? 2.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3.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第二部分主题形成了轻松跳跃的舞蹈气氛。 下面我们边舞动边表现音乐 聆听第三部分 1.大家听听这部分音乐有什么特点? 2.你们熟悉吗? 乐曲再现第一部分后,在简短的结尾中用铁砧叮当叮当的造型性音响效果和活跃欢快的气氛结束全曲 下面模拟打铁的叮当声音 整体聆听 下面请同学们表现整首曲子,第一部分用肢体表现,第二部分律动,第三部分利用三角铁、双响筒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下面我们通过视频来感受一下这首作品 谢谢观看!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7课《巧巧手》第4课时《铁匠波尔卡》 【教材分析】 《铁匠波尔卡》选自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7课《巧巧手》第4课时欣赏课。管弦乐《铁匠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 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保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而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一百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做保险箱少不了铁匠,在德语中“铁匠”与“火的节庆”是同一个词,因此,乐曲喻意为这次大会的内容和形式。据说在焰火大会上首次演出时,乐队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砧作为节奏乐器。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要从把握歌曲的情绪开始,到打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启发、引导、实践等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节音乐课中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同时,一年级属于小学段的低学段,自我管控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管控学生,管理课堂纪律,对待学生要有耐心,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旋律的幽默风趣,活泼的特点 (二)艺术表现 能听辨乐曲主题旋律的特点和变化,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三)创意实践 用不同肢体动作和律动表现每个乐段 (四)文化理解 通过感受和体验,歌曲欢快、充满活力的情绪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听辨乐曲主题旋律的特点和变化,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