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上物质的特性4.5熔化与凝固(含答案) 选择题 如图所示,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 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 A.没有熔化 B.熔化一半 C.熔化小于一半 D.熔化超过一半 2.冬天,家用汽车前挡风玻璃结冰会影响出行,可通过开启车辆暖风系统除冰。除冰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液化 C.凝固 D.凝华 3.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D.该物质熔化过程共持续了6min 4.科学探究是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下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接触到试管底部,此时应适当将M处向下进行调整 B.温度处于0℃时,其状态是可能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C.由图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D.实验中,利用水浴加热是为了使冰块受热均匀 5.如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40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 100℃ C.在第35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物质温度不变,但要吸收热 6.北方严寒的冬天,河面结冰,冰面之下的河水仍然在流淌,此时水和冰的交界处的温度是( ) A.高于0℃ B.低于0℃ C.等于0℃ D.等于当时的气温 7.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A. B. C. D. 8.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9.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②0~2min内乙物质比甲物质吸收的热量多 ③乙物质在BC段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④乙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CD段的比热容小 A.只有①和② B.只有②和③ C.只有③和④ D.只有②和④ 二、填空题 10.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 ;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2)当此物质温度为80℃时,它的状态 。 11.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甲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图甲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或“液”或“固液共存”) 三、探究题 12.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记录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中的冰加热,目的是 。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