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 二、教学资源 干冰、冰、易拉罐、碘锤、热水、棉手套,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案例、剪辑视频、PPT课件等教学资料,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有效性。 三、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并知道物质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了解升华和凝华在实际中的应用。 升华和凝华是六种物态变化的两种,与前面已学的四种物态变化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本节教材既是前面汽化、液化、熔化和凝固知识的延续,又为下一节学习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做好准备,并为后面学习物质的结构和属性打下基础。 本节最大的亮点是让学生观察霜与雪的形成,教学中增设了多个创新演示实验,这些都给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基础: (1)学生已学过液气,固液之间的转换,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热学基础。 (2)学生在生活经验积累过程中,对升华和凝华现象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生的认知特点: 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现象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加之视觉习惯的影响,使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错误。 五、教学整体设计思路 六、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升华和凝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乐于探究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领略六种物态变化的美妙与和谐。 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升华和凝华两种物态变化,并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 难点: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八、教学策略 以实验为主的问题———探究式教学。 九、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新课引入 复习提问:物态变化 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形态有哪些?固液之间、液气之间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分别是什么?那么固气之间能够直接转化吗? 从已学知识入手,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从已学知识转到未学知识。 创设情景 新课引入 自然现象:雾凇 视频播放北方冬天的雾凇现象,简单介绍雾凇,并提问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引入本节课课题 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产生原因 1. 从生活实例入手,究其现象原理,运用迷思式教学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实验贴近生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新课讲授 升华和凝华 问题驱动:带着上面问题进行模拟实验,介绍干冰并利用干冰和易拉罐演示霜的形成过程,与学生一起观看霜的出现过程,并让学生触摸感受霜是什么? 演示实验: 学生思考 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在教师引导下 说出霜的由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 1.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对折射现象产生直观,感性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为升华和凝华的基本概念的讲解做铺垫。 进行新课 升华和凝华 (教师演示碘锤实验) 活动1和活动2: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 介绍器材及注意事项,明确观察重点及问题思考 演示实验: (1)利用烧杯装热水,然后对碘锤进行加热缓慢加热进行实验,仔细观察瓶内有什么现象发生。 (2)停止加热,放入冷水使其冷却。仔细观察碘锤内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3)并根据实验分析升华和凝华吸热和放热情况。 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实验器材,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完成课本活动1的空格。 展示实验成果 交流归纳规律:1.升华是物质由固态之间变成气态的现象。2.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1.通过热水实验并分析对比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