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什么是能量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分析生活中有关能量的具体事例,认识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位于高处或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势能。 3.探究实践:能够探究、分析、描述具体情境中动能和势能的具体表现;探究能量有大小。 4.态度责任:认识到能量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认识能量的作用,描述生活中的动能和势能。 教学难点: 理解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生活现象,认识能量 1.谈话: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时刻充满着繁忙与精彩。 2.播放视频:动车组列车、风筝、热气球。 3.讨论: (1)这些物体是靠什么工作或运动的? (2)为什么有了风、电和热空气,就能让这些物体工作或运动?(能量) 4.归纳:能量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5.出示图片(弹吉他、踢足球),讨论:这些物体有能量的存在吗?为什么? 6.讨论:你是怎么判断这些物体有能量呢? 7.汇报,归纳:能量看不见,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8.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工作或运动,也需要能量? 【意图解析】通过生活常见现象,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经验进行探讨交流,分析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认识到能量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能量的描述性定义,既能量虽然看不见,但是因为能量在物体工作、运动中起作用,所以能通过各种现象感知能量的存在。 二、做撞棋游戏,体验动能 1.谈话: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撞棋游戏感知能量,进一步感知能量的存在。 2.出示实验图片,提出游戏规则:把A棋子弹向B棋子,看谁能使B棋子移动的距离更远。 3.播放演示实验视频。 4.出示思考题: (1)棋子为什么会移动?(2)是谁在起作用?(3)什么情况下B棋子运动的距离更远? 5.学生分组游戏、观察与思考。 6.师生讨论与分析: (1)描述现象:手指弹A棋子,使A棋子移动;A棋子碰撞到B棋子,使B棋子移动。 (2)分析原因:棋子发生移动是因为有能量在传递。 (3)小结并提出概念: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动能。 (4)对比分析:当用力弹A棋子时,A棋子撞向B棋子的速度就越快,B棋子就被弹得越远。 (5)得出结论:棋子运动的速度越快,动能就越大,棋子移动的距离越远。 (6)深入分析:当它们静止下来,还具有动能吗?(没有) 7.出示图片(泥石流、龙卷风、撞击保龄球、钱塘江大潮),讨论:这些事物具有动能吗,分别表现在哪里? (1)小组合作,及时记录发现。 (2)交流讨论结果:大家好,我们小组认为…… (3)相互补充,及时完善观点并修改记录。 【意图解析】教师引导用游戏来感知动能,学生通过观察A、B棋子的运动,分析能量在手与棋子,以及棋子与棋子之间的传递,据此来理解动能的概念。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动能与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例举、分析生活中的事物存在动能的具体表现,丰富学生对动能的认知。 三、小球反弹实验,体验势能 思考: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不具有动能,那么它们会具备其他能量吗? 2.出示图片(拉开的弓、准备跳水的跳板运动员),交流:你认为这把弓、这位运动员具有能量吗? 3.出示一个皮球,谈话:让我们继续来做一个小球反弹实验。 4.出示实验要求:让球从不同的高度落下,比较球的反弹高度。 5.播放演示实验视频。 6.出示思考题: (1)手动开后,小球为什么会下落?是谁在起作用?(2)小球为什么会反弹?是谁在起作用?(3)让球从不同高度落下,什么情况下小球反弹的高度会更高?说明了什么? 7.出示实验记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