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0425

北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3.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1370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3.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 cover
3.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 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平时的生活中又经常接触到一些具有变化关系的量,初步理解了自变量及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具备了从一个具体问题中辨别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理解变量、自变量、因 变量的意义和体会到了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基础上,教材通过对三角形的底边的变化引起三角形面积的变化问题的探索,探索出了变量间的变化规律可用关系式来表达,运用表达式可以描述出自变量和因变量具体变化的情况。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经历探索某些图形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展符号感。 (2) 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方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3) 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函数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如何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 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通过教学让学生领悟探索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分析: 本节课共设计了九个教学环节:回顾与思考、观察思考、诱导探究、学习新知、巩固提高、合作交流、随堂练习、反思升华、课后作业。 第一环节:回顾与思考 在《小车下滑的时间》中:支撑物的高度h和小 车下滑的时间t都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其中小车下滑的时间t随支撑物的高度h的变化而变化,支撑物的高度h是自变量,小车下滑的时间t是因变量。 第二环节:观察思考 活动内容: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图形,决定一个三角形面积的因素有哪些? ① 操作多媒体,演示“三角形面积的变化” ② 问题探究: (1) 问题:决定一个三角形面积的因素有哪些? (2) 课件演示:(高一定)变化中的三角形(如图4-1) 活动目的:先直观感受三角形面积的变化,为下一环节的探究作了铺垫。 活动效果:学生都能说出三角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底边长和高有关系,在多媒体的演示下,学生都能感受三角形(高一定)面积随着边长的改变而改变。 第三环节:诱导探究 活动内容:提出思考问题:如 果△ABC底边BC上的高是6厘米。当三角形的顶点C沿底边BC所在直线向点B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ABC中的哪些因素在改变? (1)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 (2)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x(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 y(厘米2)可以表示为 _____。 (3) 当底边长从12厘米变化到3厘米时,三角形的面积从_____平方厘米变化到_____平方厘米. 第四环节:学习新知 活动内容:(1)同学们能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的表格吗? 根据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x(厘米),和三角形的面积 y(厘米2)的关系式填表: X(cm) … 10 9 8 7 6 5 4 … Y(cm2) … … (2)通过填表、探究,同学们能说出用关系式表达变量间变化关系的优势在哪些方面吗? 活动目的: 运用表格填写具体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自 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通过对三角形的面积和底边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让学生体会到 “关系式”表达变量间的变化关系的优势,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动画“机器图”,更让学生联想到关系式好比数字处理器。 活动效果:通过填表,学生了解了表示 变量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方法:关系式,同时体会了这种表示方法的特点: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 第五环节:巩固提高 活动内容:组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变式”,鼓励学生归纳总结“问题变式”的学习体会,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1.师生互动:课件演示可以任意改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