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16161

第13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课件(共40张PPT)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17459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3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课件,40张
  • cover
(课件网) 13.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二课时 目录 2.列举事例、印证观点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3.品读课文、探究类似 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学习任务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司空见惯 花圃 盐酸 溅到 石蕊 魏格纳 搜集 蚯蚓 阶段 领域 诞生 酸碱 凸出 凹陷 纬度 俄裔 华罗庚 锲而不舍 出版 阅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开篇点题,提出观点。 中心论点 品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一百个问号”是什么意思?“一百个”是指具体的数量吗? 真理一定会“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 是不是所有真理都要“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呢? 品读课文 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部分是什么意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品读课文 发现 问题 不断 发问 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 ? ! 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 生动、形象,避免表述重复 品读课文 开篇点题,提出观点。 列举事例,印证观点。 总结全文,强调观点。 第1—2自然段: 第3—5自然段: 第6—7自然段: 品读课文 读第3~5自然段,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简要概括这些事例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这些事例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介绍的。 事例一:波义耳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 事例二: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事例三: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品读课文 列举事例,印证观点。 学习任务二 列举事例、印证观点 事例一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发明或发现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品读课文 波义耳在发现紫罗兰花瓣变色后,提出了哪些问题?这照应了题目中的哪个词语? 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照应了题目中的“一百个问号”。 品读课文 事例二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发明或发现 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例。20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 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他将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病愈之后,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