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23377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日期:2024-05-0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8次 大小:7219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安徽省,教学,解析,试题,历史,质量检测
    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卷 考生须知: 1.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 卷I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礼记·王制》说:“大国之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西周对“卿”的任命与派遣 A. 能够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B. 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 C. 有利于对诸侯控制和管理 D. 突破了宗法血缘关系的束缚 2. 有学者认为,汉武帝“更化”的最重要的内容是“更定律令,史称‘张汤决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董仲舒“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公孙弘既“习文法吏事”,又能“缘饰以儒术”,也直接参与了“更定律令"的工作。这表明( ) A. 律令儒家化的趋势逐渐显现 B. 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C. 儒家道德与法律的地位等同 D. 儒学士人投身于基层的教化 3. 公元491年,孝文帝决定重修庙号。他指出:率领拓跋鲜卑迈入中原的道武帝拓跋珪才是北魏政权真正意义上的创立者,其成就远非草原时代的首领拓跋耶律所能及,故以太祖作为拓跋珪的庙号。孝文帝此举旨在( ) A. 削弱传统政治势力 B. 促成胡汉民族和解 C. 推行中原文化制度 D. 确立儒家正统观念 4. 唐中期以后,使职差遣制日益盛行,即官员受上命另任他事,形成“职无品秩却治事务,官有品秩仅寄禄秩”的现象。如唐玄宗时负责顾问参议的要职翰林学士,其人选就“自诸曹尚书,下至校书郎,皆得与选”。使职差遣制的盛行(  ) A. 强化了君主对朝堂的控制力 B. 推动了科举制度的重大改进 C. 妨碍了唐代办事效率的提升 D. 直接导致了三省六部制瓦解 5. 宋神宗时期,改革科举制度,规定:太学中“学行卓然尤异”的优秀上舍生,只要“主判及直讲保明,中书考察”,即可免试直接除官;次等内舍生则免省试,径赴殿试;下等外舍生则免发解试,径赴省试。此项改革措施 A. 否定了官员子弟科考特权 B. 凸显了学校在科举中的地位 C. 完善了科举考试选拔程序 D. 推动了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6. 明朝实行巡按御史和按察司双重监察体制。巡按御史由中央派遣,巡查地方行政、财务、教育、农田、水利、治安乃至风土民情;视问题轻重随即处理;或回京交有司处置;或交皇帝裁决;按察司为地方常驻监察官,以监察吏治和审理冤狱为主要职责。明朝这一体制( ) A. 标志巡视监察制度的开创 B. 导致监察区向行政区转化 C. 有利于监察的全面和深入 D. 完善了地方权力制约机制 7. 下表是清末民初外务(交)部的人事来源构成概况,据此可知( ) 途径 章京考选 驻外使馆 同文馆与译学馆 留学生 举贡考试 其他 合计 人数 68 15 45 79 22 4 233 比例 29.18% 6.44% 19.31% 33.91% 944% 1.72% 100% A. 中国外交人才选拔重务实 B. 清末“新政”的效果显著 C. 传统科举选士制度已瓦解 D. 外务部逐渐居六部之首 8. 《直隶同官录》是民国九年(1920年)在直隶省任职的官员名册。全书共记载当时直隶省任职1703人。其中有道升4人,在任县知事119人,存记简任职51人,荐任职82人,留学生9人,文官高等考试及格人员9人,文官普通考试及格14人,分发直隶委任职5人,分直县佐99人,其他科主任及以下1023人等。据此可认定为史实的是,当时( ) A. 直隶官制改革领先全国 B. 官员世袭现象十分严重 C. 文官考试制度已经确立 D. 官员选拔深受西方影响 9. 1941年11月8日,林伯渠在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边区成立三年来,“在边区和县级我们都建立了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