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测量物体的质量》详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学会使用天平,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 2.通过实验,学会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学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测量步骤 3.通过自己设计、制作天平,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 难点:会用累积法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法指导 讲授法 五、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内容讲授 环节1.学习如何测量一枚回形针的质量 教师:上学期我们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先测一沓纸的厚度,然后除以纸张数 教师:这个方法叫什么呀? 教师:以多测少法 (提出问题)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天平测量一枚回形针的质量呢? (设计实验)学生:先测很多回形针的质量,然后除以回形针的数目 教师:那直接用天平测量一枚回形针的质量,这个方法好不好?哪里不好呢? 教师:①一枚回形针的质量太小,不足以引起天平的反应(没有达到天平的感量),②人们的视觉误差是一定的,“测多”与“测少”相比,平均误差变小了。 教师总结:那就按照同学们所说,我们仍然采取以多测少法来测量一枚回形针的质量。 (进行实验)学生根据课本P6的表格和相应的内容完成实验。 环节2:学习如何测量烧杯中水的质量 (过渡语)(提出问题)教师提问:我想测出烧杯中水的质量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呢? (设计实验)学生A:先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然后将水倒出去,再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最后一减。 学生B: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最后一减。 教师:你们认为谁的方法更好一些呢?为什么呢? 学生:B的方法好一些。因为A同学实验时,烧杯中的水倒不干净,导致水的质量偏小。 (进行实验) (引申:课本P7的第3题 教师提问:如果需要在烧杯中注入90g水,你要怎么测出这90g水呢? 学生: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让天平右边的质量是烧杯+90g水的质量,之后在烧杯中加水) (三)当堂巩固 课本P7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使用天平测量了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在使用过程中要保护实验仪器,实验过程中要细心严谨,希望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