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38231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9次 大小:1008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学期,社会,制度,国家,必修,选择性
  • cover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唯物史观 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了解先秦到明清时期德治思想和法治思想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时空观念 认识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运用文献资料,深刻认识儒家思想逐步融入法典,礼法结合的特点。 历史解释 通过史料分析,了解理乡约直接面向底层百姓进行教化的意义。 家国情怀 认识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是大势所趋,理解传统文化对社会治理的深远影响,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1.重点:先秦到明清时期中华法系发展的特点 2.难点: 礼法结合的治国方略对封建社会的双重作用、影响 基础认知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背景 (1)夏商时期,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 (2)西周统治者建立了礼制,提出“_____”思想。 (3)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国君纷纷寻找治国新思想,影响最大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与法家的___思想。 (4)战国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 ①《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 ②郑国的子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_____。“铸刑书”引发了辩论,这是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2.内容 (1)儒家的德治思想 ①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德治。 ②孔子提出,统治者要“_____”,不要过度消耗民力。 ③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2)法家的法治思想 ①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 ②商鞅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保护新兴_____的权益。 ③韩非提倡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要赏罚分明;“以__为教”“以吏为师”。 3.评价 (1)儒家通过道德礼义_____,重视民生与民意,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战国时期。 (2)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最终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的封建国家的建立。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汉 (1)秦以____思想治国,推动律的编纂。 (2)汉承秦制,制成《九章律》。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2.魏晋时期 (1)特点及其原因:魏晋时期,律令_____是最重要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 (2)表现 ①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专用_____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 ②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_____。 3.唐朝 (1)编纂《唐律疏议》 ①律在唐初经过多次删繁就简,唐高宗永徽年间修订颁布《_____》,后又最终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 ②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_____确立的标志。 ③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2)提倡礼治:732年,颁行《_____》,这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是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3)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____教化。 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法律 (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著有《天圣令》。 (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 (3)明朝制定《_____》,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 (4)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制定了《_____》。 2.教化 (1)背景 ①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____。 ②南宋后期,程朱理学逐步确立____地位,控制教育和科举,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 ③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_____。 (2)内容 ①宋朝以后,儒学人士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吕大钧撰写的《_____》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