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752441

第五单元 一《世间最感人的坟墓》同步教案2023-2024下学期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

日期:2025-04-30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182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五,单元,世间最感人的坟墓,同步,教案,2023-2024下
  • cover
世间最感人的坟墓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运用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从题材、技巧、思想内容三个方面入手,带着情感阅读文本,揣摩语句,概括提炼文章主旨。 2.学习文中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3.领会作者对墓地“朴素美”的描绘,表达对托尔斯泰人格美的赞美。 二、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感受托尔斯泰的人格之美。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人生事事有选择,但有一件事是无法选择的,那就是死亡。就因为其无法选择,所以许多人对生命的结局作了各自的诠释,有埃及法老的木乃伊,有秦皇汉武的海外寻丹,更有唐宗宋祖的辉煌灵寝,那么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又怎样诠释他生命的最后驿站呢?今天我们就请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做导游,进行一次俄国之旅,去探访一处世界最感人的坟墓。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象棋的故事》,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2.主人公介绍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3.写作背景 1928年,茨威格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并且到苏联一些地方旅行,其中包括本文提到的这座世间最感人的坟墓———托尔斯泰墓。同年,他的很重要的一部文学传记———《三大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问世,这是为托尔斯泰,斯丹达尔和卡萨诺瓦三位文学家作传。茨威格在这部传记的导言中说:“……(这部书)完全退回到作家本身。这三位作家都无意识地认为,自己艺术中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去摹写宏观世界,也不是去摹写丰富多彩的现实存在,而是把自我的微观世界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在这部文学传记中,茨威格给予这三位作家,尤其是托尔斯泰以高度评价,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敬仰之情。《世间最感人的坟墓》这篇朴实无华又饱含激情的文章与其文学传记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三)初读感知 1.字音识记 尘嚣chén xiāo 荫庇yīn bì 禁锢jìn gù 飒飒sà sà 穹隆qióng lóng 墓冢mù zhǒng 2.文章内容 第1自然段:主要叙述瞻仰托尔斯泰墓的感受,并交代坟墓的由来。 第2自然段:对托尔斯泰墓纪念碑式的朴素作了进一步的深入描写,赞颂托尔斯泰崇尚朴素,追求朴素美的高尚品德,抒发了对托尔斯泰伟大人格的热情赞颂和无比的敬意。 (四)重点探究 1.速读课文找出客观描写托尔斯泰坟墓的句子,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特点。(在文本中圈画出关键句、关键词) (1)描写托尔斯泰墓的句子。 (2)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特点。 2.“朴素”的外在具体表现在哪里 体现了托翁什么精神? 3.跳读课文画出作者对托翁墓直接评价的句子,讨论作者为什么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感人的坟墓。 (1)作者对托翁墓直接评价的句子 (2)概括茨威格对托尔斯泰墓的评价。(也用文中的一个词) (3)探究:联系两次阅读的结论,我们可以在“朴素”与“感人”之间替茨威格画上等号,那么你是否认同呢?请从以下的一些世界著名的陵墓与托尔斯泰墓的对比中去思考,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五)鉴赏语言 1.第一段中的“宏伟”在文中的含义是: 2.纵观全文《世界最感人的坟墓》题目中的“感人”在文中具有哪几层意思? 3.“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4.“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